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劳动者同行同心
——记辽宁丹东广播电视台资讯部副主任刘彤(上)
本报记者 苏大鹏

本报记者 苏大鹏

刘彤是幸运的,从事着他最热爱的职业。

上中学时,刘彤试着给电台投稿,结果一投就中,听着电台播出自己的文章,心中渐渐树立起当记者的理想。1997年,得知丹东电台招记者,他立刻报了名。领到录音笔和采访本,刘彤欢快地像鱼儿游在水里,鸟儿飞在天上。

“我的新闻属于百姓”

刚当记者,刘彤扎根基层,跑农村,走社区,进工厂,反映居民供热不达标,揭露制假售假黑窝点,赞扬邻里助人为乐。没多久,他的报道就受到听众的关注,人们都知道电台有个记者叫刘彤。

在基层采访普通的人,刘彤认清了新闻工作的价值所在,他越发热爱记者这个职业,全身心投入到体验式采访中。跟搬家工人一起爬楼搬运重物,跟社区保洁员冒着大雨清掏楼道口的生活垃圾,在建筑工地与农民工一起捆钢筋,跟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刘彤不觉得辛苦,只觉得快乐。

同事们都说,刘彤心中有一团火。他的职业理想就是用新闻报道为老百姓办实事。刘彤说:“只有在基层和普通平凡的人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

53岁的李文田患半身不遂,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廉租房里,靠每月300多元的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生活,看数字电视对他来说都是奢望。刘彤得知后,在丹东电台“民生早报”栏目进行了报道,并以栏目组的名义出钱帮李文田交了有线电视费。为了让李文田过个好年,去年除夕,刘彤和妻子去他家里陪他过年。李文田说,“没想到刘彤能看得起我,和我交朋友,现在我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唠。”

失地农民过得好不好?“菜篮子”足不足?上学难不难?看病贵不贵?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儿就是刘彤所关注的。“有事儿您说话,有难您开口;乐事我来报,愁事也关注。”市民们知道,每次有难事儿给刘彤打电话,他准会来。

“刘彤的报道俺们爱听”

一位听众说,“刘彤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生活,非常感人,非常真实。与劳动者同行,首先要和他们同心,这一点非常可贵,我觉得他的报道特别感人。”

《挑粪工的苦与乐》报道推出后,在丹东引起强烈反响,居民纷纷表达对刘彤亲身参与挑粪这一举动的敬意。带刘彤挑粪的于军听过报道后说,“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这正是刘彤报道感人的地方,确实让人佩服。”听众赵秋麟说,刘彤的报道让他感受到挑粪工的尊严。

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干部朱克昌说,“刘彤的心与农村、农民是连在一起的,他是庄稼地里‘长’出来的记者!”

提起刘彤,华夏村800多户居民忘不了他一次次跑供暖办,只为让居民家里的暖气热乎起来。在大家眼里,刘彤就是他们自己的记者。居民粱鼎德说,“俺们愿意跟他说话,旧小区改造楼梯窗户破损,他从一楼到七楼,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跑,看看到底破了几块,他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做事啊!”

去年底,丹东市区迎来了第一场雪。漫天雪花中,正骑着自行车外出采访的刘彤收到辽宁丝绸学校退休教师臧广荣的短信,“天冷了,注意安全,牵挂你的臧大姐,祝你平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