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 发
从东北到西南
——K388次列车随行记
本报记者 苏大鹏 韩秉志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让K388次列车18号车厢的返乡旅程充满了快乐。
1月12日,在河南洛阳下车的两位大学生在和同学告别。
1月13日,成都火车站,从K388次列车下来的一名旅客很开心。

温暖满车厢

1月11日18时14分,K388次列车在凛冽的寒风中缓缓驶出沈阳北站,终点是成都。出站后,辽东大地沿线地区的气温低至零下21摄氏度,但列车上却没有凉意。

“真暖和!”这是云南小伙贾兴勇在辽中站登上18号车厢后说的第一句话。此时列车上的温度表显示20摄氏度。“我说乘务员大哥,这车是啥子暖气哦,真够热。”站在温度表附近的贾兴勇问列车员张洪海。“是电暖气,自动控温的。”张洪海说。

连续10多年都从沈阳坐火车回广元老家过年的陈家山说:“过去坐绿皮车,走沈阳时冷得让人受不了。这车虽然挤,但干净暖和。”

20时30分,列车将在20分钟后停靠锦州南站,此时的17号、18号车厢连接处,一位穿深蓝色制服的机师正在进行检查。他叫王辉,是K388次列车的乘务长,今年49岁的他,经过多年的列车检查维修实践,总结出一套“眼观、手摸、耳听、鼻闻”的检查方法,有效保证车辆安全。

旅 客

关爱显真情

“阿姨,别让了,您坐会儿嘛。”锦州医学院学生小文,走到座位前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坐在她的位子上,便主动提出让座。“妹儿,阿姨不累。”就这样,经过一番推让,两人紧紧地坐在了一起。

“你看看,这行李这么放怎么行,砸人咋整,你把那个包往两边挤下,塞进去不就好了吗?”18号车厢里,一个男青年总亮出大嗓门热心帮助别人。

喻红兵,这个在沈阳做装修的巴中小伙,自踏上这列火车,就成了18号车厢的“民间列车长”。车厢里总是传出他热情的话语——“来,蹲着的请让一下,有人进来了。”“站那让一让,别人不好接水啊!”

“我是医大的,你们都是哪个学校啊?”快到半夜12点了,看着身旁几个同学一直没动静,活泼的四川女孩陈敏率先开了口,原来挤在4个座位上的这6个年轻人,都是在东北念书的大学生。陈敏用东北话说:“能认识你们,真是缘分啊!”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12日,列车刚在安阳站停下。“麻烦各位让一让。”乘客们在列车员张洪海的提示下,纷纷给一位盲人乘客让路。在张洪海的带领下,这位盲人很快就坐到了座位上,“谢谢啊,你们真是好人!”

车 长

耐心解答忙

“硬座车厢超员40%。”列车长郭冬冬的对讲机响了起来。这时,他正站在18号车厢开始对整个列车进行巡查。

一个6人席空间内挤了将近10人,蹲着、站着……没买到座位的旅客将过道挤得满满当当。在车厢连接处,虽然门缝吹进阵阵寒风,这里的人却没有想过离开。

“麻烦您,我过一下。”亲切的问候加微笑,途经之处,旅客总会主动为郭冬冬让路。

“这个大行李箱是哪位乘客的?竖着放不行,我给放平了啊。”“我来帮你。”坐在旁边的一位大学生见郭冬冬挪着吃力,主动伸出援手。“谢谢你,同学。”这时,他才走出5米远。

“还有卧铺没?”“要去哪补票?”移动越来越困难,旅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不起,现在暂时没有卧铺了。”“一会我会过来统一补票。”

就这样,郭冬冬一边耐心回答旅客的问题,一边巡查。20分钟后,他才走完18号车厢。

终 点

祝福带到家

“到四川喽!”1月13日清晨6点,不知哪位旅客的一嗓子,惊醒了睡梦中的旅客。18号车厢顿时沸腾起来,大家都在聊着家乡的事。

来自内江、在盘锦打工的唐富贵和妻子带着上三年级的女儿璐璐,一直站在车厢连接处。每到吃饭时间都到餐车点菜,就为了一家人能一起坐着歇歇。看到列车两旁出现成片的油菜花,妈妈的脸上露出笑脸:“璐璐,莫忘了家乡的油菜花哦,看到奶奶跟她说啥子哇?”“奶奶我想你,过年好!”璐璐天真地说道。

从沈阳出发,乘坐这列火车的旅客,有的已经带着美好祝福回到了家。

沈阳炮兵学院学员赵子英在石家庄下车了,即将成为军官的他,回家想给妈妈洗洗脚。

天津上车,三门峡下车再换车回山西运城的王帅,还记得已故父母的话:“亲情永远不要断。”13岁就独自外出打拼的他,每年过年都回家走亲戚看朋友。

沈阳农大高职学院的几位同学在河南下车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父母身体健康。

13日13时10分,列车在一幢幢摩天大楼中驶进成都市区,18号车厢里的旅客露出笑容:到家了。

13时25分,列车准时停在成都火车站2站台……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