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前沿新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 康 “八毛门”——
考验医患关系
张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教授

回顾:

关键词:【八毛门】

前几天卫生部发布的2011年卫生十大新闻中,“八毛门”赫然在列。2011年,被深圳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经另一医院开出8毛钱处方治疗后症状缓解,患儿父亲陈刚公开此事,并要求巨额赔偿。不料此后患儿病情反复,10月在武汉同济医院最终确诊为巨结肠并成功手术,陈刚留下致歉信,对自己的“无知”向深圳市儿童医院表达歉意。

“八毛门”事件反映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医生缺乏信任的现状。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教授张纯多年来致力于青光眼患者俱乐部的建设,推进眼科健康知识和前沿科技进展的普及,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探索出一条新路。

解读:

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不可逆的疾病。眼内房水流不出去,造成眼压,这种压力越来越紧迫,就压坏了视神经,造成失明。2010年,全球有6000万人因为青光眼致残,其中中国有1580万人。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50%的患者、发展中国家90%的患者在早期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许多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导致眼盲。

张纯从2001年开始组织青光眼俱乐部,自己准备投影仪和白床单为病人讲解青光眼的相关知识,以及前沿科研进展。为了打破“病人是接受帮助的弱者”的固有看法,医生全部穿便装,和患者无距离。

张纯说:“我一上午一般看20个号,经常加到50个,给每个病人的时间大概3到5分钟,几乎无法保证告诉每一个患者什么是青光眼,怎么治疗怎么预防。所以我后来想了一个办法,集体讲解,一次性地给很多病人讲什么是青光眼,这就是青光眼患者俱乐部的组织,在中国我们是第二家。”

张纯的青光眼俱乐部开办十年了,参加俱乐部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是患者,许多年轻医生也参与进来,甚至还按参与者对疾病了解程度的不同,分了初级班和高级班。一些医院也开办了各自的俱乐部。

患者不仅来俱乐部听课,他们中的资深学员还开始教授入门学员,这是张纯的诊室外经常发生的故事——病人利用候诊时间给其他病人讲授,不仅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

“对于医生来说我们节省了时间,也得到了另一个能够和病人进行沟通的平台。”张纯说,“俱乐部把医生和患者放在了一个战壕里面,在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应该是面对着同一个敌人的战友。”

展望:

能不能将青光眼这种眼疾从不可逆变成可逆?

医生们曾采用各种方式降低病人眼压,却发现眼压降低了,视神经仍在被破坏。张纯的研究团队比对了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血液细胞因子,并用小鼠实验,得出结论:对免疫系统的调控,有可能保住视神经。

如何重建视神经?张纯说:“具有分化多种新细胞能力的干细胞,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目前的想法,是将体外重组的神经干细胞植入眼球,填补在青光眼病人缺失的视神经细胞位置,让盲人恢复视觉。希望在5年到10年内,这个愿景能实现。”

2012年,我们应该还看不到青光眼的根治方案,然而青光眼俱乐部这种形式的健康科普组织,或许能推广到糖尿病等其他有类似特点(无法根治、后果严重但可通过日常治疗调理控制和减缓疾病发展过程)的疾病中去,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