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国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也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的国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本期“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为扩大内需提供最大产业支撑。
近来,国内外企业竞相进军服务业。据最新统计,去年外商投资服务业的总金额首次超过制造业;在国内,山东有家企业投入50亿元打造现代物流“航母”,还有不少大企业正在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领域加紧布局。作为现代经济重要标志和我国最大就业容纳器的服务业,有望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为扩大内需提供最大产业支撑。
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代表着现代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城镇化率也达50%左右,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性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制造企业会更多地将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性服务环节交给专业的服务企业完成;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人们对餐饮、音乐、图书、旅游、健身、新媒体、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这些都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带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扩大和创造市场需求的重要领域。
还要看到,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对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更多地依靠扩大国内需求。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大的潜力所在,而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扩大,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消费来实现。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产业产能已经很大,有的领域甚至已经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到加快发展服务业上,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不仅有助于为扩大内需提供最大产业支撑,夯实“稳”这个基础,也有助于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这些年来世界经济正在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创新正日益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制造业高度发展呈现出服务化的新趋向,并不断激发出新的需求、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球产业变革的这一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
眼下,我国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也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的国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而且经济社会越发展,这种制约越明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各种支持生产、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服务业态,重点培育现代物流、设计咨询、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等新的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确保到“十二五”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各上升4个百分点的目标。
可以预见的是,在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实体经济也将获得发展,为我国企业创造许多难得的投资机会。这机会不仅表现在我国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所带来的新商机上,而且表现在服务业本身所蕴藏的更高价值上。世界经济的实践证明,服务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环节却处于低端。这些年,全球500强企业50%以上属于服务企业,很多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如IBM、通用电气公司、耐克等,都已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型。比如,在IBM全球的营收体系中,大约有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因此,我国企业应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和把握服务业大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给予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更多的关注,通过服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引领市场、引领需求、引领消费,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执笔:马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