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封闭的“三线”到开放的“一线”
—重庆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纪实
本报记者 冉瑞成 谢 兴

压题照片 重庆长江大桥双桥。(资料图片)

2011年是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第一年。这一年,重庆市继续勇当西部大开发的急先锋,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欣喜——

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16.5%,增速列全国第一;2011年全市GDP接近1万亿元,增速达16.5%左右。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进出口总额、航空口岸货运量、市场主体数量等五大经济指标的增速,都居全国首位。

这份成绩单上,最耀眼的两个字是“开放”。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境内高山连绵,河谷低回。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因为成为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和设立直辖市等重大事件,对外开放格局面貌一新。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作出了“314”总体部署,要求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后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重庆“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将重庆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08年3月,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在4个月后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正式出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被确立为重庆全面实现“314”总体部署,推进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系列强化干部开放意识、增强开放本领的举措相继出台:对上万名干部进行开放型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对招商引资人才进行全面轮训;选送1万名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到高等院校带薪脱产学习。重庆市委还决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用5年时间,面向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沿海发达地区和海外,公开引进1000名优秀人才来渝工作或为渝服务。

谋定而后动。重庆的对外开放,翻开新的篇章。

搭起三大平台

为建设开放高地提供物质支撑

内陆地区底子薄、条件差,重庆对外开放的做法是把政策、资金等有利条件集中起来,搭建几个高规格的开放平台,继而辐射和带动全市开放。

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这为重庆扩大对外开放搭建了巨大平台。西部最大的火车站、西部最大全国第二的会展中心、内陆惟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市把最好的“家当”都给了新区。国家还对新区用地计划指标进行单列并予以倾斜。此外,新区还享有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等优惠政策,比照享有浦东、滨海两新区的特殊政策。

两江新区亦起势不凡。挂牌一年半来,累计签约项目541个,合同总投资3000多亿元,到位资金1000多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GDP958亿元,增速达23.2%,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超过浦东、滨海。预计到2020年,两江新区GDP将达60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

成立西部惟一的保税港区,是重庆搭建的第二个开放平台。

2008年2月,重庆市政府正式向国务院上报《重庆市关于设立两路寸滩港保税港区的请示》提出,以一条高速干道串起空港(位于两路的江北国际机场)、水港(寸滩港),在周边围出一块面积为8.37平方公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最终形成一个集出口加工贸易、仓储物流、研发、会展等现代产业于一体的保税港区。

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2011年12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二期工程通过正式验收,仅用3年时间,建设工作全面完成,总投资300亿元。

“过去,重庆有近一半的货物出口要到沿海报关。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成后,不仅重庆货物全部在本地报关,甚至在重庆报关的货物中,有32%是来自四川、贵州等周边省市的货物。”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

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平台的第三个大动作,是于2010年初挂牌成立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内的这个综合保税区,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一起,构成了重庆水陆空保税的“双子星座”。

打通新的“丝绸之路”

突破内陆开放物流瓶颈

怎么克服地理劣势?这是重庆对外开放必须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2008年7月,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明确把“改善重庆与外部的时空格局,提速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作为“5年内必须首要突破的任务”。

以前,重庆的货物运向欧洲,要么“向东”,要么“向南”,要么“向东北”。这3条线路都存在共同的问题:运距长、耗时多、费用高。

“能不能向西?”如果通过兰州经乌鲁木齐,将我国的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的国际铁路干线相连接,重庆与欧洲的距离将大大缩短。

重庆决定迎难而上。2010年5月,重庆开始与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铁路部门代表商谈列车出境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具体方案。其后,重庆团队又先后到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进行了多次国际谈判,并召开了数十次国际电话会议。

2010年底,我国海关总署与俄罗斯海关署、边界建设署、哈萨克斯坦海关共同签订了欧亚大陆桥便捷通关的备忘录和协议,“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正式成型。该通道采用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方式,全程运行时间为16天左右,比海运节约24天,而且运费相当。

重庆由此实现惊人“转身”,一跃成为中国内陆通向欧洲的桥头堡。

目前,“渝新欧”铁路每周发送一趟班列,2012年将发展到每天一个班列,2013年增加到每天两个班列。

除了“渝新欧”,重庆构建“一江两翼三大洋”交通战略取得的其他成果,同样令人关注——

“渝深欧”铁海联运。通过“渝深欧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货物从重庆运抵欧洲,比从“长三角”出发还快两天;“渝欧”国际航空货运。2010年9月,重庆开通直飞欧洲电子产品国际分拨点的货运航线,比沿海地区采用航空运输快两个小时,且运输距离更近,运费更便宜。如今,从重庆飞往全球的货运航班一周就有20班。而在一年前,重庆的国际货运航线几乎是零。

打造IT全产业链

创造对外加工贸易崭新模式

似乎在一夜间,重庆搭起了“全球最大笔电生产基地”的框架。

统计显示,至2011年底,重庆市已拥有惠普、宏碁、华硕、思科等四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等六大代工商,另有400家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在重庆落户。重庆已经投产和在建的笔记本电脑产能已高达2500万台/年,本地配套率达65%。据预测,到2013年,重庆笔电的产能将达到1亿台,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如何做到这一点?答案是:重庆创新了一种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四个字:“垂直整合”。

这两年,重庆抓住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组的机遇,通过引入惠普等品牌商,吸引来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代工商,并吸引来数百家零部件制造企业作配套,迅速形成了“4+6+400”的笔电产业集群。

这一全新加工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笔电生产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变成全产业链的“重庆化”。具体包括:加工在重庆完成;零部件生产本地化,五大品牌商所需的零部件去年65%在重庆生产,今年将达到80%。

更重要的是加工贸易“微笑曲线”的两个高端,重庆都抓在了手上。第一个高端是结算。目前,国内每年的加工贸易额约1.2万亿美元,但结算环节基本都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地。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结算业务已不受时空制约,重庆以此为前提,创新金融、外汇监管方式,简化离岸金融结算手续,成功将惠普亚太结算中心“拉”到重庆,目前已办理结算业务数百亿美元,形成税收几十亿元。随后宏碁、华硕第二运营部在重庆落户,伟仕、佳杰两大国际IT分销商也先后在渝成立结算中心。据预测,未来三五年内,重庆的加工贸易结算额将超过2500亿美元。

另外一个高端是研发。重庆积极说服惠普、思科等在当地建立了研发中心。随着中科院重庆分院的成立,重庆为国际大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也在迅速提高。

“垂直整合”加工贸易新模式,推动了重庆进出口贸易的突飞猛进,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市进出口总额4年仍翻了两番,预计2011年达到300亿美元,增速全国第一。在加工贸易带动下,重庆2011年服务外包额突破5亿美元,一跃而成全国十强。

实施“走出去”战略

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后,“走出去”正式成为重庆对外贸易的一项战略。“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对海外投资300亿美元。2010年实施海外投资项目50亿美元,2011年达70亿美元。

据黄奇帆介绍,重庆的海外投资“是面向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主要瞄准五个方面:一是地下资源,如铁矿石、铝矾土等国内短缺的资源;二是地表产品,主要发展农业,种大豆、棉花;三是资源加工类,如把铝矾土加工成氧化铝、电解铝运回来;四是装备技术;五是投资海外股权,成为它的战略伙伴。此外,还考虑在海外建工业园。

重庆的海外投资实行了“1+3”模式,即每个项目有一个重庆的企业集团主导,跟进一家熟悉当地情况的国际投行、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一个律师事务所,确保将风险控制到最小。

重庆“走出去”,已产生巨大示范效应。

重庆四联集团成功竞购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位于加拿大的蓝宝石业务,打造出一条完整的“宝石基地—蓝宝石—LED产品”产业链。如今,该集团正在蔡家组团开建西部最大的LED生产基地;

重庆粮食集团在巴西建300万亩大豆基地,这项投资可以有效缓解重庆部分食用油供需矛盾;

重庆金山科技公司通过海外并购,成功将国外一家科技应用型企业揽入旗下,从而成功解决了科技应用难题……

下一步,重庆还将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审批协调组,整合各方力量,为国有、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使重庆的海外投资稳步增加。

走出去,天高海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