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发展 为国防建设开路

站在厦门港旅游码头,眺望宽阔的航道,即使大型军用航渡装载轮船也出入自如。为此多投入近千万元,是不是有些浪费?

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说,“处于军事斗争准备最前沿,离开了国防的支撑与保障,厦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发展和350多万市民的幸福生活。厦门的发展,必然是军民融合式的发展。”

不仅港口建设,环游厦门,你会发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中,近年完成的环岛干道隧道、云顶隧道、翔安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已使厦门的人均防护面积居全国第一,这是厦门市充分考虑军队和国防建设需要,把重大军事建设项目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又一佐证。

厦门本岛地域狭小,土地资源极为稀缺。然而,为了保证国防建设需求,厦门市可以从“牙缝里抠地”。几年前,上级决定在厦门组建某电子对抗大队,装备调拨、人员编组紧锣密鼓,然而,营盘扎在何处?大队领导犯了愁。一纸报告打上去,半年不到,厦门就将寸土寸金的经济开发区524亩土地划归军用。

这么大的“馅饼”是怎么掉下来的?驻厦某集团军军长马成效告诉记者,为了让国防设施和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厦门市建立了“军地三级会商协调机制”:军地主要领导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军地分管领导处理阶段要事协调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军地职能部门处理日常事务沟通会议遇事随时召开。这次划拨军事用地,就是军地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做出的决定。马成效说,“三级会商协调这一创新机制,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双轮驱动’,共同发展。”

经济发展为国防建设“开路”,国防设施同样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今天,乘坐飞机抵达厦门的旅客,都会比过去节省6分钟左右的时间。厦门航空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因为军用航线与民航有交叉,在跨区域军民航共建模式建成之前,降落厦门的飞机须多飞几分钟,绕个“小弯”,航空公司为此每年要多支出5000多万元燃油费。后来,通过会商协调,厦门市与空军漳州指挥所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航空协调机制,联手优化空域和机场进离程序,民航“绕道走”问题迎刃而解。

经济和国防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这就是厦门军民融合式发展带来的“双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