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进步是我最大的欣慰”
——记43年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农村教师卢菊如
本报记者 陈 郁

江西省樟树市经楼镇是个地貌以丘陵为主的小镇,中林小学和湾头小学离镇区有20余里,未通水泥路之前,仅有一条曲折盘旋的山路通往这两所小学。路上,人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个衣着朴素、身材高瘦的人,他就是扎根山区任教43年的普通农村教师——卢菊如。

16岁初中毕业的卢菊如接替一位离职女教师,担任中林小学民办教师,开启了他的教学生涯。当时农村民办教师是按大队工值计报酬,每月工资不足20元钱。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村人日渐富裕,家人们为了卢菊如能照顾好家中残疾的母亲及年幼的孩子,劝他另谋他业。卢菊如却不肯放下渴望知识的学生们。

上世纪80年代末,湾头小学是经楼镇最偏远且未通公路的小学,1989年秋,青年教师纷纷离开,卢菊如响应镇教委号召,毅然留此任教。不会骑车的卢菊如,从家到学校往返山间小路近18里地,沿途路过许多大坑,至今他还记得在路上每天要跳过多少大坑,“往返一共有162个”。

20年来,卢菊如都很早起床做家务,安顿好身患残疾的母亲,日出时分,他匆匆赶往学校,夕阳西下,方才回家。卢菊如从未缺过一天课。一个周一的清晨,他腹痛未好,却带上药丸忍受病痛,吃力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终因体力不支跌倒在地。在病床上打起点滴的他,口中仍不停念叨着学生的课业……

不论条件如何艰苦,卢菊如从未降低教学质量。他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只有初中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他千方百计挤时间刻苦自学,2000年,年近50岁的卢菊如自费参加了广播电视大学业余函授教育专业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他是学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又是函授学习上课出勤率最高的一位。”进修学校的班主任说。

卢菊如对于教学执着追求,对于名利极为淡泊。1985年民师自然转编时,卢菊如为候补名次,可第二年榜上无名,直到1988年通过江西省选聘考试才被录取转编。他诙谐地称这是“迟到的喜讯。”

2001年,考虑到他在艰苦的地方工作数年,组织上要他写份申请调到离家较近的横岗小学,他婉言谢绝。

卢菊如执着事业,坦然生活,淡泊名利,获得了领导、同事、学生的尊敬。卢菊如说:“看到学生的进步,就是我内心最大的欣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