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封致发行人和保荐机构的提示。公司方面表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即日起旗下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
自创业板面世以来,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价过高的质疑便不绝于耳,并纷纷对新股高价发行“用脚投票”,导致2011年以来大量高价发行的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个股纷纷跌破发行价,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为市场蒙上了阴影。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市的新股已经超过七成跌破发行价。截至2011年12月28日,在2011年上市的278只新股中仍有204只处于“破发”状态,占比达73.38%;有过“破发”经历的新股更是达到226只,超过2011年上市新股总量的八成。而在2009年和2010年,上市新股的“破发”率分别只有3.03%和41.55%。
不妨看看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一是在主板上市将近一年的华锐风电,首日发行市盈率达50倍,截至2011年12月30日的市盈率仅为11倍,市值已经从800多亿元跌到了300多亿元;二是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海普瑞,首发市盈率近80倍,发行价格148元,当前市盈率16.34倍,股价仅为24.70元;三是在创业板上市的国民技术,发行价格88元,发行市盈率为98倍,当前市盈率42.85倍,市值蒸发了近100亿元。由此可见,高市盈率发行带来的恶果就是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不但致使投资者损失,而且基金规模缩水。
因此,基金公司作为专业投资机构,应充分发挥专业投资者功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基金公司应理性参与新股发行询价,提升新股定价能力,促进IPO的合理定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在每单IPO报价最高的前10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公司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5.7%和32.4%。部分基金公司在网下询价阶段报价存在着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基金公司询价对象报价只有26.97%的比例处在承销商的估值区间内,高于或者低于主承销商估值区间的比例分别为41.57%和31.46%。
有市场人士指出,证监会作为市场的监督管理者,应进一步提高IPO发审透明度。根据目前的预披露制度,IPO预披露时间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天前,与发审委会议公告同步公布发行人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因为没有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之分,如果是周四预披露的发行人,则在下周一上会,除去双休日,实际预披露时间仅1天。
可喜的是,去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预先披露时间等问题的通知》,要求发行人从今年2月1日起,应将预先披露时间提前到反馈意见落实后和初审会之前,同时证监会将一并公布在审企业名单。据估算,调整后的预披露时间大约可提前1个月。这意味着今年2月1日后,市场各方将有充分时间对拟IPO公司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有效的监督。
预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从长远来看,证券发行制度应该向成熟市场学习,逐步实现向“注册制”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