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利引得粮丰收
本报记者 魏劲松

从兴修农田水利、构建基层服务体系,到探索有效的基层管水主体,湖北省走出了一条建设、管理并重的兴水保粮之路。

2011年,湖北粮食生产交出了一份骄人成绩单:全省粮食生产战胜罕见的3季连旱和旱涝急转等重大灾害,实现生产面积、单产、总产全面增长,总产量达到477.7亿斤,同比增长14.5亿斤,实现“八连增”。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农田水利决定粮食丰歉。大旱之年,湖北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得益于近年来全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和建设。现在,湖北已初步形成了江河防洪、排水排涝、灌溉供水三大工程体系,江河干堤长度、大型水库座数、大型排涝泵站装机容量均居全国首位。强健的农村水利根基,使湖北在面对今年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中从容应对:江河湖库、塘坝等超前蓄水,灌区、泵站、小农水工程等开足马力,通过引蓄提灌等综合措施抗旱,共投入劳力200余万人、设备7.5万台套,实现了大灾之年保丰收。数据显示,水利对湖北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4%左右。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委决定,从今年12月5日起至明年3月5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8550个工作组借冬修水利的时机,下到全省26000个村,在全省整治塘堰20万口以上,让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口当家塘堰,以此带动其他塘堰及小型水利设施的整治和建设。

12月底,记者驱车荆楚大地,冬闲人不闲,农田水利建设正繁忙展开。村边地头,一台台挖掘机在低洼地、堰塘、沟渠里“大展拳脚”。在随州市凤凰山村的枯树湾大堰里面,村民们正在对塘堰进行扩挖和整修,在水利专家指导下,村民们首次为有40多年历史的这口大堰修建了水泥护坡和进排水管道。经过清淤扩挖,枯树湾大堰的蓄水量从不足10万立方增长到近60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增加。

凤凰山村村民朱清宗指着即将挖成的堰塘说:“这个堰塘几十年没有挖过了,根本蓄不住水,种田要从远处引水。”他说,今年省里出台了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好政策,村民积极筹资筹劳,开挖清淤。目前,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进展迅速,20.83万口塘堰整治计划任务开工率超过50%。

为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湖北一些县市区还因地制宜,建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等机制,明确了管护主体,实现了协会自身的良性循环。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形成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三驾马车”,破解了“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潜江市,兴隆河流域水利管理站通过健全管理模式,有效承担起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节水灌溉等职能;在当阳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成员维修渠道,提高了灌溉质量,每年节约用水5000多立方,水费由过去每亩最高80元降到20多元。

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表示,湖北还将投入212亿元,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800万亩、除涝面积6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改造渍害中低产田100万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