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夏中宁县科技特派员黄大红
让中宁枸杞别样红
文/本报记者 许 凌
黄大红

宁夏枸杞盛名已久,然而这几年宁夏枸杞业的一个人也愈发走红,他就是来自安徽的科技特派员黄大红。自治区农牧厅的同志一再说,多亏了黄大红才使得中宁枸杞别样红。

记者见到黄大红时,他刚连夜写完材料,一脸疲惫,一说起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他高兴地跟记者畅谈起来,“我来自安徽黄山培训中心,是学习土壤专业的。1999年自治区请我到中宁给枸杞专业户讲课,一来二去我便迷上了这块土地、这个红色产业。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中宁是宁夏的主产地。”在拥有600多年人工栽培历史的中宁县,大水、大肥、大丰收的传统种植方法根深蒂固,加上种植户分散经营,造成了枸杞农药残留高、品质差、市场销售不旺、经济效益不佳的恶性循环。

为了推动枸杞产业的发展,宁夏启动了一系列科技特派员机制,2003年黄大红辞去安徽的工作举家迁至中宁。黄大红说,8年来他率领农业科技人员从4个方面进行了科技推广工作:

第一,组织建立统防统治服务中心。针对中宁枸杞无公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服务中心就枸杞病虫害测报、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药配方、喷药操作技术等方面对杞农进行集中培训。第二,发展订单农业。按照“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的思路,在中宁选择了200亩枸杞园进行了关键技术的集成、试验、示范,成功将枸杞病害防治从过去每年喷药12次至15次降到了8次至10次,每亩可节约成本113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偿为农民化验土样,开方配肥。在同等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20%,每亩可节约成本120元。第三,拓展服务领域,创建服务体系。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形式,满足广大农民对技术服务的需求。与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采取“五统一”的方式(统一标志、统一培训、统一操作技术规程、统一配肥、统一配药),在部分市县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了38个农业科技服务站和68个统防统治服务队,初步形成一个具有上下互动、资源共享、传输便捷、多方共赢的区、县、乡、村四级一体的农业技术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第四,立足农民增收,促进企业发展。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只是使农民对科技有了新的认识和认同,科技服务型企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带领农民增收。实现枸杞产中、产后、销售、深加工等多个环节与农户签单,如今中宁枸杞提质增效的微型产业链条已进入良性循环。

截至2010年底,中宁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枸杞收益占全县农业收入的70%,农民人均收入6865元,分别比8年前增长75%、25%和147%。

让黄大红感觉特别自豪的是,原本畅销国内的中宁枸杞,现已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大红说,“我做的点点滴滴微不足道,宁夏给了我舞台,我感谢宁夏!”

文/本报记者 许 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