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井下:感受拼命三郎
感受煤海“掘进人”
本报记者 许 凌

近日,记者搭乘神宁集团枣泉煤矿井下“猴车”。猛然间,一只大手伸了过来,“拉住我,慢慢下,这里就是我们综采队的12108工作面。”矿灯下依稀可见来者中等身材,国字脸,模样英俊。“他是我们的副矿长沈铭华。”他身后的矿工介绍道。沈铭华?他就是在掘进队苦干17年、率领322名综采队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年掘进万米的“煤海骄子”!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在12108工作面几十度倾角的坡面上,十几分钟后,我便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何为掘进队?副矿长杨德向记者细细道来:掘进队是井下采煤的先遣队,枣泉煤矿地质条件之艰苦全行业闻名,然而,沈铭华愣是率领掘进队创造了运用4大高难度回采工艺同时开采的奇迹。

“井下苦,井下险,最苦最险莫过于掘进人。”枣泉煤矿党委副书记封新明向记者讲了沈铭华他们的两个小故事。

干掘进这行,劳动强度之大超出常人想象。2008年4月,掘进队在开掘12104风巷时突然遇上了大断层、大倾角、大淋水。沈铭华身先士卒,天天泡在井下。在冰冷刺骨的黑水中,他们奋战了90个日日夜夜,终于发明用顶板挂雨篷、巷边布槽放水的土办法,攻克了水患。

干掘进这行,风险系数之大令人难以预料。2010年2月,12209机巷遇到了最恶劣的地质条件——全岩断层!大断层落差超过18米,影响巷道走向616米。顶板上形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时不时有石块落下来,随时有发生大面积垮塌的危险。沈铭华他们三班倒、连轴转,画图纸,做计算,经过120多天奋力拼搏,终于战胜了特大险情。

井上:感悟人性化管理

记者“混”进了综采队的“班前会”。几十个员工就下午工作面施工现场导洞、扩帮、切眼儿等技术难题讨论好一会儿后,记者抢抓时机,开始了采访。

“综采队是个特殊的大家庭。”生产二班班长梁元元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枣泉煤矿是神华集团与宁煤2006年10月重组后组建的第一个现代化矿井,原来的综采队员被分到运输、机电、销售各个部门,322人中三分之二是从技校招进来的娃娃,三分之一是从银北老矿区分流来的中年矿工,一些人不适应新的生活生产条件,思想情绪波动很大。”

一位帅气十足叫马宁的小伙子说,“我从技校毕业被分到掘进队,井下的活太苦了,我受不了,经常不上班,去网吧闲逛。有一天一进家门,看见沈队长正和我父亲闲聊。沈队长走后,父亲告诉我,‘你们队长夸了你半天呢’。队长居然没‘告状’,让我又感激又内疚;我家经济条件不好,结婚的前一天,沈铭华来到我们家,从兜里掏出7000元钱对我说,‘你手头儿紧先拿去用,不急着还,成家就要立业,活得要像个男人’……”

不仅去马宁家,沈铭华每年都抽时间一家一户地走,赶上逢年过节,还要带上慰问品,职工的情绪慢慢稳定了下来。

沈铭华的管理有“宽”也有“严”,在技术培训、完成任务上丝毫不含糊,形成了几个管理绝活。“绝活”一:员工技术晋级考核制度,创建了班前会“小黑板教学”模式,将员工技能课堂搬到施工现场,手把手地传帮带。“绝活”二:满打满算的“倒推”任务分解法,逼着各班苦练技艺,优化施工组织,争分夺秒提高当班工效。“绝活”三:推行“实名制”操作法,即要求员工在井下钻每一根锚杆、锚索都必须将自己名字写在侧板上,极大地激发了员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提高施工质量的责任感。

枣泉煤矿矿长马万祥告诉记者,要想把掘进这活儿干好,单拼精神、拼体力已远远不够,更要拼技术、团体配合和创新管理。沈铭华带领综采队5年间转战17个工作面,完成了14年的工作量,多次刷新国内煤炭行业复杂地质条件综掘月进尺520米纪录,累计掘进42000米。

家里:感叹“掘进人”的不易

走了井上,看了井下,记者有种冲动——去沈铭华家里看看。

敲开银川市书香雅园132栋3单元102室的房门,沈铭华的妻子赵景莉豪爽的谈吐令人顿生亲切感。

不大不小的三居室,客厅里米黄色的沙发、米黄色的窗帘,茶几上一束清雅的马兰花。“房子是前年我买我装的,还好吗?”赵景莉仍然是一脸笑意。

记者问,“沈铭华当掘进队长的时候经常不回家吗?”赵景莉神情一下子黯淡下来,“在石碳井二矿时,他还能一周或者半个月回趟家。自从去枣泉矿当上综采队长,经常是几个月不见人影。一次,他连续4个月没回家,我憋足劲打算跟他干架。可当他走进家门时,我竟然认不出他了:胖胖的‘国字脸’不见了,站在面前的是一个面容憔悴、眼窝下陷、嘴唇干裂、满身灰土的病人。我转过身泪如雨下。”

“前年我腿骨折了,他请假在医院陪我两天,第三天做手术,第四天就把我送回家,医生死活不签字。今年2月的一天,赶上我36岁生日,两个多月没回家的他,意外地下午4点就到家了。我和儿子乐得不行,定了饭店,打算全家好好团聚一下,可就在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矿上来了紧急电话,15分钟后他挂断手机,说声对不起,转身打车就跑得无影无踪。那晚我和儿子谁也没心思吃饭……”

赵景莉感慨地对记者说,“当掘进人的家属,付出太多了,不过全国煤炭企业人的家属,差不多都有这种付出,只不过我摊上沈铭华这样的‘拼命三郎’,付出要更大一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