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者按: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高度关注实体经济,以更大的力量发展好实体经济。

(一)

所谓“实体经济”,是经济运行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进入市场的要素以实物形态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主要指农业、制造业以及传统服务业等领域。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之相对应的是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从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中产生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形态。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实践证明,没有相应实物作为支撑的虚拟经济往往容易走向泡沫化,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在这方面,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有过教训的。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就与当时日本本土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青黄不接有着莫大关系。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产业体系、过度依赖从资本市场举债来维持经济增长造成的。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正是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虚拟经济发展过快,脱离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的。而各国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都是以规范资本市场运行为切入点,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领域,通过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来逐步摆脱危机。这些国际经验和教训充分说明,一个国家要想能应对危机,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本,虚拟经济是末,本末不能倒置。

从国际趋势看,这些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原有的若干体制机制、政策理念、发展方式均受到了较大冲击,各国原有的增长模式受到挑战,发达国家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已难以为继。汲取教训,“再工业化”、回归实体经济成为许多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支持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领域创新发展。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根本任务来抓,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反观我国,牢牢把握实体经济坚实基础,是在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经验、正确把脉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的。要看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各国造成了严重冲击,但对我国的影响相对较小,且经济回升向好较快,这与我国长期重视实体经济有关,也与我国在应对危机时调动多方面资源支持汽车、家电等实体经济有关。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及其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不仅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力,而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速度与物价、速度与效益、速度与结构的关系得以兼顾,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加强,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这是有利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求贷无门,很多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和企业出现了资本大量抽离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实体经济弱化已出现明显的苗头。这不仅仅关乎一些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涉到我国应对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进一步看,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依靠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迅速崛起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随着各种资源约束和成本的上升,如何继续保持在世界制造业的优势地位成为新的挑战。如果不重视实体经济发展,这种优势很容易失去。我们正处于工业化过渡期,产业结构也进入了升级转型的重要时刻,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发展实体经济具有难得的重要战略期,我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高度关注实体经济,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以更大的力量发展好实体经济,切不可走上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弯路。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而且是使我国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真正的富民强国路。

(二)

以更大的力量发展好实体经济,首先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看到,近期财税政策频频发力,从资源税改革到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一个个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接连“落地”,此外,政府还采取诸多措施来为“虚拟经济”降温,其中,楼市调控已经明显生效。这是一个好动向。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还有许多工作要切实推进,还要实实在在地下力气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制度上给实体经济新的定位、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投资渠道。要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门槛,拓宽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领域聚集。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应该伸出援手,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到实处,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流向,促进民营经济与民间资本的有机融合,使民间融资资金以集约化管理的方式,流向初创期企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还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收入分配要更多地向劳动者倾斜,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促进社会公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以解决。

实体经济要保持长久活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在产业链的低端徘徊。要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首先要以创新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支撑力量。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创新投融资体制,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绝不能放弃传统优势产业。因为传统优势产业是国民经济之本,是一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源泉,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土壤。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严格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做起,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属于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要在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不仅有利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且能够助推城镇化,从而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和投资潜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又趋低迷、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扎实推进保障房建设,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要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这个重大民生工程,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和农民工的住房困难。

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不仅在于要把握住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也在于要千方百计发展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虚拟经济。发展虚拟经济,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资本市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创新,逐步强化对中小企业、“三农”、创新创业活动的证券期货服务,积极拓展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和包容能力,不断完善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实体经济是国家之本,对长久保持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只有一方面让虚拟经济回归正道,一方面让资本市场和经济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大力助推实体经济,才能真正让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稳步进行,才能真正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的目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