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奈曼旗抓住农民增收这一重心,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构筑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鼓起了广大农民的“钱袋子”。
节水农业
让农民圆了丰收梦
“膜下滴灌是个好项目,为我们这个地区解决了大问题。自从用上了膜下滴灌,不能种的地现在也能种了,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走进奈曼旗义隆永镇二八地村,随处都可以听到村民对农业节水工程的赞誉。
村民们说的膜下滴灌是今年奈曼旗实施的主要工程之一。二八地村就是实施玉米膜下滴灌的试点单位之一,项目实施后,玉米每亩增产300斤以上。
与二八地村相邻的团山村村委会主任闫凤树表示:“项目绝对是好项目,就是覆盖面不够大,希望国家在这个项目上对贫水区给予更多的倾斜,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
义隆永镇镇长赵桂芹告诉记者,自从实施膜下滴灌试点工程以来,久受贫水和干旱困扰的义隆永镇农民一下子看到了旱作农业区的发展出路。今年,全镇已实施膜下滴灌4000亩,1.2万亩的节水管灌工程也开始实施。
此外,该旗治安镇在盐碱地上实施的3万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为农民丰收提供了保障。项目覆盖10个嘎查村,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0万公斤,受益群众1.88万人,年人均增加收入486元,项目区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增长。
近年来,奈曼旗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抓,针对不同地区作物种植的特点,多条腿走路,多形式并举,积极推广节水管灌、膜下滴灌、微喷等10多项节水新技术。截至目前,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7.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
此外,该旗还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国家标准良田、土地整理等工程建设项目,有效地转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
素质培训
让农民插上知识的翅膀
时近隆冬,记者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镇西毛盖土村采访时发现,村部偌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大家都在静静地听专家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原来,这是大沁他拉镇开展的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的的“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现场。让农闲下来的农民用习惯了锄头、铁犁的双手重新拿起书本,拿起了现代科技这副更加有力的“农具”。
近年来,奈曼旗实施了以“科技文化素质、法律法规政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向农民传播现代文明的观念,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的素质。
大沁他拉镇实施了政府买单、农民免费学知识举措,开展了多项活动。包括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储备库,5年内培养1000名以上的农村青年人才;针对林果、瓜菜、养殖、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发展需要的涉农产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5年内培养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500名农村妇女骨干等。今年首批涉及230人的镇村干部培训已经完成,仅此一项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全部由政府买单。此外,镇政府还建立了长效机制,每年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牧民的免费培训。
奈曼旗坚持学以致用,让学员在培训中融入操作技能实践。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农民转岗就业相结合、与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农时季节相结合,确保培训有的放矢。通过特色培训,目前全旗有10万多名农民走上了特色产业致富之路。全旗已形成的十大产业的“带头人”都是从各乡镇的专业培训班起步,不断的培训充电使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
农业产业化
让农民驶上致富路
奈曼旗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沙地西瓜、食用菌、药材、万寿菊等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对农民来说既是常讲常新的重要培训内容,也是农民创业致富的有效途径。在新镇肉食鸡养殖小区内、沙日浩来温室大棚中、白音他拉食用菌小区里,农民是工人,也是学员;他们观摩交流,工作学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万寿菊产业是奈曼旗的新兴产业,也是农民“钱袋子”的重要来源。从发展产业到形成规模,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带动农民种植积极性方面,龙头企业发挥了作用。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万寿菊鲜花为原料,生产天然万寿菊浸膏的企业。项目采取“种植基地+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发展农户种植,公司负责技术培训、收购和就地加工销售。该项目实现了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企业增效的“三赢”。
目前,像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全旗已有38个。这些龙头企业在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也累计为农民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就地、向农业内部转移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增收,该旗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高效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突破10万亩;养殖小区发展到200处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