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风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地质勘探专家翟光明——
化苦为乐油中来
本报记者 陈 郁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培养的首批地质专业毕业的学生到西北实地考察。后排右一为翟光明。
80多岁高龄的翟光明院士(中)深入生产一线。
翟光明与妻子合影。
翟光明(左)在企业指导工作。

结束了整整一上午对翟光明院士的采访,下楼时又恰巧和他同乘一部电梯。记者对这位85岁的老人道起了辛苦,“一连讲了3个多小时,您累坏了吧?”可翟院士却潇洒地一挥手,满脸的不以为然:“嗯……跟你们说了,我现在都是爬楼梯的——今天确实有点累了,所以才乘电梯。要是现在比比爬楼梯,难说谁会赢呢!”

我真喜欢这个豁达的老头儿!是的,就是豁达,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使得生命中再苦、再累、再难的事,都成为一种积极的历练和经验。正是这种豁达,凝聚成翟光明身上独特的魅力。没有人们经验中认为的德高望重的院士身上理应有的学究气,而是生动活泼、谈笑风生。采访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位倾其一生都在为祖国找石油并确实找到大量石油矿藏的院士,他的经历、经验,何尝不是我们这些后辈的珍贵的人生宝藏?

与石油结缘

“一开始并没有成熟的想法,就是一步步走过来了,后来就自然而然走上了这条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次轰炸后,翟光明的父亲失踪了。

母亲含辛茹苦,把翟光明兄弟姊妹3人养大。19岁那年,翟光明考上了北京大学。“当时想,考上就上;考不上就找份工作,挣钱贴补家用。我母亲实在太辛苦了。”翟光明说,“当然还是希望考上,所以就选了一个不太热门的专业——地质系。”

满以为这位在中国乃至国际石油界都赫赫有名的院士,他与石油之间的缘分即便不是传奇,也应当具有一些特别的征兆,谁知道却是如此的平淡。“当时很年轻,一开始并没有成熟的想法,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有什么决心、抱负,就是一步步走过来了,后来就自然而然走上了这条路。”翟光明说。

“当然也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翟光明说,“我国地大物博,寻找到各种丰富的矿产,改变当时我国落后的生产条件,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另一个,勘探一下祖国的大地,在此过程中,看看祖国的大地、大山、大水,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翟光明是个好学、上进的学生,对于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兴趣的专业,同样认真学习。“大学期间到野外实习,看到了很多的东西,特别是看到了地层里面有很多的生物遗迹,而且不同的年代都有不同的遗迹,这使我很感兴趣!”说到这里,翟光明依然满脸的兴奋。

正是这样,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中,翟光明对地质学的兴趣也渐渐产生并日益增长。

1950年夏季,翟光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新中国在大西北开发的第一个油田——老君庙油田从事野外地质调查。“那时候我们国家一年就生产那么点油,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当时还有很多国家来封锁我们,我就想,应该在这方面尽一些力,多为国家寻找些石油出来。”

就这样,翟光明的石油勘探生涯正式开始了。

探石油矿藏

“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分析后形成经验,用到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去。”

“远看像群逃难的,近看像群要饭的,过去一打听——原来是搞勘探的。”当翟光明饶有兴味地说出这个顺口溜,大家都笑了。翟光明却正色道:“真的就是这样!当时我们搞勘探,条件艰苦得很!”

有多艰苦呢?

上世纪50年代初,翟光明在陕北四廊庙勘探大队做勘探工作。“得先从北京坐火车到西安,然后再坐上3天4夜的大篷车才到达目的地。”翟光明说。他们住的木板房,一半被用作地质录井的试验场所,一半作为钻井泥浆实验的场地。“连口粮都成问题,有玉米和红薯就很不错了!后来跟钻井工混熟了,他们就让我去‘蹭饭’。”所以,至今,翟光明都对这两样食物情有独钟。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翟光明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当时我国没有石油技术原理方面的资料,“大学期间也没有石油课,大部分是搞金属矿产。”翟光明说。所幸的是,我国老地质学家陈贲把自己从美国带回的书籍给了翟光明。

于是,在陕北的两年时间里,翟光明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石油勘探工作的理解,为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最简便的确认油层的方法:水滴含油岩心或岩屑的表面。这个方法至今仍在全国钻井地质录井中应用。

“年轻同志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虽然艰苦点、条件差点,但会让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坚持不懈,会让人终身受益。”翟光明说。

与艰苦的条件相比,最让勘探队员们难以承受的是:打出空井。但是,石油深埋地下,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石油勘探经常会遭遇失败,每个人、每个地方,都可能遇到。但是遇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分析后形成经验,用到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去。”翟光明说,“老一代搞石油的人从来不责备你打井打失败,他们只会批评你失败以后情绪低落不再继续工作。”

“既然遇到过那么多次失败,就真的从没想过放弃吗?”

“从来没有!你放弃了,那就真的是彻底失败了!”翟光明坚定地说。

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使翟光明与他的同事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回报丰厚的“胜利”。至今回想起来,依然让翟光明心潮澎湃。

1964年,胜利油田大会战。当时先期打了一口井,日喷油500多吨。根据这个初步成果,普遍认为有可能发现一个大型油田。于是,大路人马汇聚胜利油田,摩拳擦掌准备进行又一场热火朝天的大会战。

但是,进一步勘探时,却遇到了问题,打了一口井没有油,又打了一口井还没有油,连打了四口井都不见油!“情况非常不好,大家都慌了!”翟光明说,“怎么办?坐下来进行分析。”

“我们总结出油井和空井的7个差异,研究出了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最后发现,这里的油层是一个凸镜体,就像一个土豆,外围就没有东西了。根据这个情况,转变思路、重选地点,在胜利村再次打井。结果,一打下来,形势大大改变!胜利油田由此得名。”翟光明说。

后来发现,胜利油田的整个油层厚度达80米。1965年初,把这口井80米的主要砂层全部打开,就打出了全国砂岩油层最高日产量1100吨的油井!

“从这个亲身经历中,我总结,要锻炼自己积极对待问题,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要能够经受起成功的喜悦,也要能受得起失败的煎熬。”

再以华北油田为例。1969年打了第一口井,但是没有打出石油,直到1974年再次打井,发现了任丘大油田,且产量非常高,超过了胜利油田。但不到10年,油田又从1700万吨的产量很快降到很低。有些人因此感到失落,悲观地认为华北没有石油。而就在今年,冀中油田最深的一口油井打到了6000米出头,位置就在任丘油田的出油层面,只不过比任丘的油井深了3000多米。

“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悲观了,就很可能失败,如果你坚持了,就会取得进一步的成果,从而走向成功。”翟光明说。

著石油理论

“在那些过去被遗忘的、忽略的、勘探过的地方找出石油,或在已经开采过石油的地方,用现代新的、更加先进的方法去重新勘探一遍,是否还能找到石油?”

“1976年,我买了一本关于中国开发石油资源的外国专著,其中,在谈到中国东海和南海的油气资源时,大量引用的都是翟光明的观点和数据。这让我特别好奇,这个人怎么这么厉害?”我国石油勘探专家、中石油原副总裁胡文瑞院士说。

1994年,在中石油加快鄂尔多斯盆地开发的研讨会上,胡文瑞终于得以近距离见到了翟光明。

会上,翟光明提出油田储量从200万吨提高到1000万吨。“这个结论,对于当时开发已近百年、被认为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来说,有点像天方夜谭。”胡文瑞说。

而事实证明,翟光明是对的。到2010年,鄂尔多斯的油气当量已经达到4930万吨,到2015年,规划产量为8129万吨,将超过渤海湾八大油田的总产量,鄂尔多斯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增量潜力最大的地区!

乐观的精神、浓厚的兴趣、不松懈的治学态度、卓著的成绩,使得翟光明成为石油勘探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翟光明的成绩绝不仅仅是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石油勘探大会战。他还先后制定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以及辽河油田和四川等地区整体勘探部署和组织实施,相继发现了一批新油田,并扩大了已有油气田的地质储量。他对我国石油事业的更大贡献在于,他紧密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的石油勘探方法理论。

他提出的油气藏形成诸变量时空配置和组合的理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石油勘探大会战中,对指导勘探发现作用重大;

他主持完成的“渤海湾复式油气区地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提出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在渤海湾相继发现了胜坨油田、东营—辛镇油田、北大港油气聚集带以及辽河油田等一批大中型油田;

他提出的盆地构造演化史、沉积发展史、有机质成烃史“三史”结合油气运移和聚集的综合分析理论,打开了一些石油勘探的新地区、新领域、新层系;

他根据全国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提出开展全国新领域科学探索井的勘探规划,实施后相继发现了吐哈油田、陕甘宁中部大气田等一些重要的油气发现。其中台参1井,不仅为新疆吐鲁番盆地找到了数亿吨的石油资源,而且开始了我国煤系生油新理论;陕西靖边地区的陕参1井,于古生界奥陶系地层中打出可列为世界级的天然气田,开拓了我国北方地区勘探下古生代原生油气藏,以及奥陶系与石炭系不整合控制含油气的新领域,为京津、西安和银川等地民用天然气能源提供了可靠的来源。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从弱小到不断壮大的发展过程,翟光明还总结出了“创新工作七步法”:第一步,要有开阔的战略思想;第二步,要进行扎实的工程设计;第三步,每个想法都要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第四步,要用坚定的思想、信念和措施,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第五步,分阶段进行总结;第六步,根据新情况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第七步,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这个方法非常实用,非常具有操作性。”曾与翟光明共同工作过13年的石油勘探专家王慎言说。

“要想在勘探工作上取得突破,科学研究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翟光明说,“在勘探的不同阶段,由于受技术水平、勘探手段的限制,许多储量难以找到,就算找到了也难以开发。但是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石油资源一定会重见天日,而且中国也具备这样的石油储存地质条件。”

翟光明因此建议,大力加强复杂地区油气的勘探开发,特别是要加强技术攻关力量,用各种手段重新勘探是不是有油。

为此,尽管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翟光明却没有停止工作。他向我们展示了他近期主持的一项研究项目文稿《中国油气新区新领域勘探的十大突破口》。他说,“设想中的这10大突破口,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在过去勘探、开发过的油气老区。对这些地方用新的方法进行勘探,就有可能会从被遗忘、过去被忽略了的地方找到新的油田。”

事实给了翟光明一个大大的肯定——目前,四川古隆起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开了一个好头!”翟光明高兴地说。

对中国的油气资源前景,翟光明抱着乐观态度,他说,“我国的石油勘探刚进入中期,天然气勘探还处于早期。”但是,他提醒我们,随着地质勘探风险、成本和技术难度的不断加大,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稳步增长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由古生物逐步积累的资源和能源已经被现代人消耗了大半。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理念,更应该是实际的行动。”翟光明说,“必须加强能源节约,要切实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