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至11月,我国进出口3309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7240.1亿美元,增长21.1%;进口15856.1亿美元,增长26.4%;进出口规模和进口均创历史新高。顺差1384亿美元,同比下降18.2%。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约在2%左右,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今年我们的贸易可以说实现了基本平衡,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在1500亿美元左右,比去年的1800多亿美元减少300亿美元。在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这说明我们‘促平衡’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日前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说。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积极扩大进口,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贸易平衡取得可喜成效。
今年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扩大进口,推动外贸平衡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投资政策、消费政策、贸易政策、金融货币及外汇政策综合发挥作用,积极支持扩大进口的贸易促进措施。上半年,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努力减少有关环节和费用,便利进口。
在扩大进口的同时,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积极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今年3月,我国还启动了“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外贸商品质量和安全的许可、认证和监督机制,提高了对出口商品质量与安全保障的效率。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加协调。
1至1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13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500.1亿美元,同比增长5.2%。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3120亿美元。
我国吸收外资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今年1至11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5086家,同比增长3.2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权威机构开展的调查表明,中国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之一。
今年以来,我国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领域,鼓励投向中西部地区。前11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占整体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今年前个10月的情况来看,我们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增速大大高于我们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增速。可以说,中国也为欧洲经济的复苏和美国经济的复苏作出了贡献。”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说。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已庄严承诺继续扩大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的给惠范围,使实施零关税商品达到全部税则税目的97%,促进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
据商务部初步预计,未来5年,我国进口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美元,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带动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市场潜力逐步释放,产业配套能力日益增强,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中国吸收外资的长期优势正在形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投资东道国的贡献也更加突出。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境外纳税总额已经超过117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7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