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尖兵
——记辽宁省军区某预备役给水团四级军士长许永福
本报记者 苏大鹏 通讯员 焦玉庆 段君奉 王 斌
许永福在钻台上。 黄长刚摄

换管、提钻、取岩芯……辽宁省军区某预备役给水团钻机操作手许永福,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工作在钻台上。大漠风沙,荒原烈日,在他年轻的额头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喷涌而出的泥浆,为他身上的丛林迷彩服一次次挂上“沙漠”的颜色。从列兵到四级军士长,他坚守三尺钻台15年,参与完成了辽西防氟改水、饮水解困任务,打井98眼,使50多万群众摆脱干旱缺水或喝高氟水的困境,还随队圆满完成防核化战备井构筑、赴利比里亚维和等20多项重大任务。总部首长称赞他是“用过硬本领为民造福、为国争光,执行多样化任务尖兵”。

“为群众打井,我愿做一颗永不停歇的钻头”

初入军营,许永福也有考军校、当军官的梦想。入伍第二年,当他满怀信心准备迎接全军统考时,接到了赴内蒙古翁牛特旗抗旱打井的紧急命令。当时,团里刚配发了车载式“黄河”钻机,许永福是全营唯一经过培训的操作手。带着复习资料,来到打井地点“一棵树蒙古族村”,许永福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庄稼成片枯萎,草原满是枯黄,一些村民背井离乡……许永福收起书本,在机台一干就是25天。这期间,连长指导员几次撵他回去考试,他说,“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我怎能只顾着自己这点事?以后还有机会。”当第一眼井出水那天,全村男女老少围在井边载歌载舞,90多岁的郭奶奶拉着许永福的手说,“感谢党,感谢解放军,盼了几十年,终于盼到能大口喝水的日子了!”听了这话,许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

然而,机缘不巧,几次考军校、提干的机会,都与他擦肩而过。后来,给水团整编为预备役团,许永福当军官的希望日渐渺茫。地方钻探公司闻讯纷纷找到他,高薪聘请他当钻井队长。当时,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家里已欠了7万多元债。“你为国尽忠多年,现在该回家尽尽孝了。”不少人劝他。

多年参加辽西防氟改水任务,许永福知道辽西是全国氟害重灾区,仅朝阳地区就有300多个村屯10万群众不同程度受到氟害,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患氟斑牙,重者骨骼变形。许永福坚定地向上级表示,“部队虽然变成了预备役,但给水兵的责任没变!为群众打井,我愿做一颗永不停歇的钻头!”

“找水打井,把党的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

辽西氟害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明确要求“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解决群众的缺水问题,决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2003年8月,许永福所在钻井分队来到当时氟害严重的朝阳市建平县干沟子村,打响了防氟改水攻坚战。

关东盛夏,白天烈日暴晒,晚上蚊虻肆虐。站在钻台上,白天晒脱一层皮,晚上叮出一身包,许永福毫无怨言,只有一个念头,打出甜水井,让老百姓喝上健康水、放心水。鏖战28个昼夜,甜水终于从地下岩石的缝隙中喷涌而出,全村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村支书李志军说,“解放军真是神了,圆了几代人的盼水梦,干沟子村从此再也不干了!”

防氟改水,攻坚克难,许永福始终坚守在第一线,打出防氟井23眼,解决了11万群众长年喝高氟水问题。他与团队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了5种特殊地层找水方法和7种防氟工艺,摸索出“全孔取芯、逐层分析、分层止水、跟踪化验”等防氟改水措施,共同编写了《防氟改水知识100问》、《防氟改水技术问答》等小册子,为完成防氟改水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12月,在第三届感动朝阳10大新闻人物评选中,数以万计的群众把票投给了许永福。这是因为朝阳地区1236个农村的饮用水有三分之一是许永福和战友们打出来的。许永福在获奖感言中说,“找水打井,把党的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是人民子弟兵应尽的责任。”

5座石碑立在许永福和战友们打出的水井旁,群众赠送的90面锦旗和10多块匾,陈放在给水团荣誉室。这不仅是对许永福和战友们的褒扬,更见证了在执行多样化任务中,子弟兵是怎样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深厚感情的纽带与桥梁的。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