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传统油企的低碳“转身”
本报记者 暴媛媛 黄晓芳
图为中国石化中原石化公司MTO装置。 资料图片

低碳发展渐成主流。作为大型央企,中国石化也在思考特大型能源企业应该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表示,中国石化不仅要创造大的经济效益,更要为国家、社会、人类和未来履行责任和义务。他说,践行绿色发展,完成传统油企的低碳转身是中国石化选择的重要战略。

为市场提供更多绿色油品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石化采用汽油加氢、柴油加氢、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清洁工艺技术,重点实施了汽油和柴油质量的全面升级,10年内在油品质量升级方面累计投资586亿元。

记者从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了解到,针对目前北京市正在制订相当于欧V排放规格的国V车用汽、柴油标准,燕山石化正努力做好国V油品生产供应的各项准备,已具备了向北京市场提供符合新标准高品质汽柴油的条件。

改善生产环境、提供清洁油品、服务绿色北京,是燕山石化坚持多年的发展理念。据介绍,从1997年中国石化启动清洁燃料工程以来,燕山石化从含铅汽油到欧II排放标准、欧III排放标准,不断提升油品品质,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20年的油品升级改造路。自2008年3月1日起正式向北京市场全面供应国Ⅳ高品质清洁油品以来,燕山石化每年向北京提供300多万吨满足欧IV排放标准的汽柴油。截至今年11月底,燕山石化已向北京供应国Ⅳ汽柴油1100万吨。

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挖潜增效

燃烧的“火炬”曾是石化企业的独特景观。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安全设施,“火炬”与石化企业的生产装置相伴而生。“燃烧的时候,火光耀眼,还有呼呼的声响。”这是人们对“火炬”的形象描述。然而走进如今的齐鲁石化,曾经白白烧掉的火炬气被齐鲁石化派上了新用场。

从去年开始,齐鲁石化烯烃厂组织了系统的技术攻关,实现了裂解、芳烃、油品火炬气排放管网的“三网合一”,利用两台压缩机回收火炬气,实现了正常工况下物料无排放。据了解,火炬气管网的攻关改造,在保证企业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可实现每年回收物料4000余吨。

同样,地处江苏的扬子石化近些年也下大力气优化燃料结构、优化火炬气利用,实施了高硫火炬气就地脱硫和燃油锅炉烧气改造,大大提升了火炬气的利用价值。

燕山石化还在资源回收利用上探索出新路径。一般而言,二氧化碳被视为“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燕山石化却打起了“废气”的主意。公司与专业气体企业合作,推动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采用先进工艺,建成了多套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生产二氧化碳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节约资源的目标。

从企业自觉减少排放和污染,到做足做好回收利用,中国石化节能减排的效果在点滴中汇集放大。旨在深入挖潜的资源综合利用,则不仅为中国石化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社会效益。

自主技术为差异化发展加力

10月10日,中原石化公司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MTO)装置投料开车一次成功,中国石化第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MTO)示范装置建成,标志着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煤制烯烃工艺(S-MTO)技术步入产业化。

作为国内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中国石化把煤化工的发展提到“二次创业”的高度。为拓宽原料渠道、降低原油路线风险,中国石化投入科研力量,积极探索以煤为原料代替原油生产化工产品新途径。中原石化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便是中国石化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差异化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工业化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的一大亮点,是采用了中石化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自主研发制备的催化剂和特种设备,主要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并申请专利150多项。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