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1日至今,本报以专版的形式连续刊出全国各省区市《自主创新年度报告》,这是本报首次以自主创新为主题推出的年度报告。报告用数字说话,内容翔实,涵盖面广,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为自主创新鼓与呼
经济日报从11月21日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自主创新年度报告》,用客观、权威、翔实的数据图表和案例,展示了有关省区市在“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创新举措及规划等,搭建了各地自主交流的良好平台,充分体现出一家中央财经大报的大格局意识和风范。
从评价体系的设置来看,整套指标非常科学和全面,包括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等,搜集数据的过程十分繁琐复杂,但也保证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从栏目设置来看,除了主报告外,还设置了“2011·精彩之笔”,突出了时效性。主报告以客观数据为主,“一线观察”则通过记者点评,提炼出各地自主创新工作的路径特色,对各省自主创新工作特点、尤其是“十二五”时期科技着力点的分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创新先锋”重点推介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使得读者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了解到当地自主创新的成果。从整个版式来看,设计非常考究,编辑从压题照片中选取一个主打色为整个版面色彩定调,压题照片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还凸显了各地的特色和亮点。表格、人物漫画的穿插使整个版面严谨而不失活泼,庄重而赏心悦目。
经济日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国内外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动向的重要窗口,希望经济日报能把《自主创新年度报告》办成一个品牌,更好地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贯彻实施。
(云南省科技厅 李 晞)
大力宣扬创新文化
经济日报《自主创新年度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各地推进自主创新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们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景充满信心。
笔者认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既要大力促进原创性科技知识的生产,更要加快推动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循环流转和有效运用,以形成一张覆盖全社会的创新网络。
近年我们开展的科技工作者思想动态调查结果显示,科技工作者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不符合科学规律的考评”和“申请课题难”两个方面。因此大力建设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尊重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切期盼,也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我们希望贵报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报道力度。
此外,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也很重要。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也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应当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经济日报在这方面也大有用武之地。
最后,我希望媒体还要为建设创新文化鼓与呼。推进自主创新既需要政府引导,需要稳定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充分尊重学术共同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和支持学术共同体发挥自我纠错机制,建立有效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用科技界的优良学风引领社会风尚,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浓厚创新氛围。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周大亚)
激励自主创新意识
经济日报以整版的形式,连续刊登《自主创新年度报告》,令人耳目一新。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而国际上经济形势加剧波动,有二次探底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传递自主创新信息,激励自主创新意识,对于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党报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反映群众呼声的生动体现。
解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呼声由来已久,可以说此问题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目前虽然我国高端制造业国产化率大幅度提高,但关键技术往往还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国许多高端制造业由于缺少关键技术,只得高价从外国进口,处处受制于人,大大压缩了中国制造品的获利空间。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劳动成本提升、环境压力加大,低效益的经济发展之路再难走得通。再看看成功的企业,他们都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因为有了核心技术,企业就掌握了产品定价权,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12月8日的《科技进步的“微笑曲线”》一文很能说明问题,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研发和销售都是高获利的,惟独生产环节处于低端微利位置,我们在了解了此中奥妙后,就更有必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让更多中国制造产品获取应有的劳动回报。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燕兴伟)
自主创新异彩纷呈
笔者认为,《自主创新年度报告》是经济日报以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其重要职责的重大实践创新,选题准、立意高、效果好。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各地自主创新工作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这些自主创新的不同路径、取得的不同创新成果,都是在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在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的。通过这些报道,无疑将快速促进政府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自主创新成果的交流、共享和借鉴,以至于嫁接、集成和进一步创新,促进国家层面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经济日报通过自主创新典型实例系统梳理、提炼和报道,见证了自主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了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倡导了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了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知识,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出现回落,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对自主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自主创新年度报告》对“十一五”时期及“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自主创新进行了系统总结、梳理和提炼,形成了系统成果,这些无疑对未来的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乃至整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李树芳)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经济日报推出《自主创新年度报告》,为我们全面了解目前各地各行业创新情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推动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创新需要突破。创新活动往往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这些方面,希望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鼓励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发自内心的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创新工作。
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还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新型人才的氛围。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推进自主创新,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无疑需要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在这方面,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广西做法很好。为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紧缺的问题,广西在局部地区、部分领域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人才小高地,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来吸引、集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希望更多地区能像广西一样,加大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力度,以推动自主创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张彦周)
网友热议《自主创新年度报告》
经济日报《自主创新年度报告》与读者见面后,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
天津一位网友认为,自主创新是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的灵魂,只有始终坚持“招大引强”和“自主培育”两条腿走路,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显著增强。
黑龙江网友“段准”认为,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在“十一五”期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应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一位来自辽宁的网友“大房子”认为,新时期振兴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成功改革,使得老工业的体制模式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北京驶入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轨道!”一位北京的网友感叹道。另一位网友对北京有更高的期望:“希望北京在全国自主创新大潮中成为领头羊和示范核心,并进而带动全国各地实现高新科技主导下产业升级和转变。”
(张祎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