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艺术品投资与收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萝卜加工厂变身艺术中心
——北京寺上美术馆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陆 敏

日前,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寺上美术馆正式开馆。据介绍,该美术馆所在院落占地4万平方米,包含3个展厅及独立影院、实验剧场、研究所、典藏中心各1个,还拥有咖啡厅、艺术衍生品商店、艺术私塾、画材画具店、书店、艺术小酒店等配套设施。虽然是新建的美术馆,但不仅设施齐全,且制定了明确的展览和活动规划,并有易英、殷双喜等著名艺术界人士组成的学术委员会。

而寺上美术馆所在的院落,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胡萝卜艺术发展中心。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发展故事。

1997年时,这个占地4万平方米的院落是出口日本的食品公司卡瑞特的厂房,专门加工胡萝卜、白菜和鱼。高峰时,这家公司曾是北京“农口”最大的出口企业,并曾利用胡萝卜等蔬菜资源一手创立了“牵手”果蔬汁品牌。2007年,工厂搬迁到河北之后,这处厂房就一直闲着。直到公司的投资方、恒昌祥投资公司负责人刘凤洲的人生追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子过到今天,你做不到世界500强,也做不到中国100强,再在钱上摞钱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想追寻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刘凤洲告诉记者,由于早年喜欢收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她便去中央美院进修中国艺术史,甚至和本科应届毕业生一样,上考研班、参加复习考试。虽然最终没考上研究生,但她在不断的学习中找到了人生的一个新方向。

“我眼看着人们越来越不缺钱,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但在顺义,99%以上的人没进过美术馆。”刘凤洲说,离中国美术馆很远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美术普及教育还非常不够。而美术普及教育,不是一个挂满画作的房子能解决的,它需要专业的团队、持之以恒的努力。

刘凤洲决定组建这样一个团队。2009年起,她相继投资3000多万元将工厂改造成胡萝卜艺术发展中心,寓意要像胡萝卜一样,虽然便宜却能带给人丰富的营养。

刘凤洲说,目前寺上美术馆已在顺义区民政局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并已与顺义区教委合作,成为区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刘凤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有个愿望,希望在未来10年,让艺术家为顺义区1万名12岁以下的孩子详细讲解当代艺术。她算了算后兴奋地说,完成这个计划每周至少要接待20个孩子。看上去很少,但可以保证这些孩子能听到详细的解说,并亲自动手体验简单的泥塑。这1万个孩子同时会带动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让更多的成年人关注艺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