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开局之年⑨
国有企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创新做强做优
□ 本报记者 李予阳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至10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01525.8亿元,同比增长23.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703.5亿元,同比增长16%。

提前布局

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今年2月,依然料峭的寒风中,中国钢研集团的实验室里透出春的气息。该集团刚刚研制成功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三代汽车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跟踪学习国外汽车钢技术的局面,为我国迈向钢铁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无论从技术指标还是从经济性和下一步的产业化前景来看,我们都可以说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宇庆自豪地对记者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广大国有企业强化创新驱动,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坚持市场导向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多个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中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

3月1日,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的国家电网陕西750千伏延安智能变电站投入运行,这是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智能变电站。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输变电领域创造了又一个新的世界高度。7月28日,蔚蓝的深海传来喜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突破5000米,既宣告我国载人深潜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宣告我国船舶制造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上仅有的5个能制造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国家。作为潜水器研制单位的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承担科研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片欢腾。

“国有企业的骨干作用不仅体现在资产、生产规模的大小,实现利润、上缴税收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骨干作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说。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加快在智能电网、电动车、“三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前部署、超前谋划,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中央企业电动汽车产业联盟运转顺利,产业关键环节的科研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从体制机制上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突破创新障碍,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央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体系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批中央企业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提出制造业企业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要达到5%,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等等。《意见》还在分类考核、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持等方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拿出了一系列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7月29日,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对于推进中央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院所转制企业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意义重大。

深化改革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今年以来,国有资本继续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5月23日,华星集团成为第一家正式划入国新公司管理的企业,标志着依托国新公司平台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改革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9月29日,历时近9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4家央企重组成立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电网分离单位划转移交也展开,中央电力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此次改革涉及4家中央企业和两家电网公司所属29个省区市的134家辅业单位,职工35.78万人、离退休人员26.12万人。重组后的两家新公司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均超过千亿元,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实力大大增强,为打造世界一流的能源建设企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移交工作稳妥推进,谋划多年的鞍钢和本钢重组的工作也开始积极推动。一系列重组、调整后,中央企业调整至117家。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同时,国有企业自身体制机制的改革也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快,探索不留存续资产的集团层面整体上市的尝试也逐步展开。仅上半年就有5家中央企业控股公司首次上市发行,增发、配股的企业有15家,累计筹资额达499亿元。同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继续推进,央企规范董事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为代表的军工央企规范董事会建设破题,新组建的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活力;中石油等大型央企也相继建立规范董事会,实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

开局之年,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得以大步推进。经过6年试点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始向全国范围逐步推开。2011年8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问题的通知》,为央企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大国资监管新格局渐渐清晰,各级国资委积极探索形成国资监管的合力。河南省国资委打造上下级国资委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湖北省出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国资委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的全覆盖监管职责。

做强做优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在改革调整迈出新步伐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进一步显现。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显示,“国企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企和外企。”

针对今年以来出现的资源供应偏紧等局面,国有企业全力保障民生产品稳定供应。石油石化企业统筹协调产、运、销、储,有效保障了生活生产油气供应。几大发电企业克服煤价成本压力,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增长16.6%,比全行业平均增幅高3.1个百分点。电网企业充分发挥跨区跨省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大了对电力供应缺口较大地区的支援力度。涉及粮、棉、油、肉、盐、糖等日常生活产品的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收储投放政策,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企业积极承担灾后重建和保障房建设任务,为保障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5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出通知,要求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并明确提出“中央企业要把参与保障房建设作为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房地产主业央企纷纷响应号召。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央企保障房建设已占全国保障房销售面积的13%。

广大国有企业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自觉追求。117家央企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已达70家。93家中央企业定点扶贫189个国家重点贫困县,涉及21个省区市、8300万人口。广大国有企业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表明,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国企也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更多报道见六版)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