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线观察
创新引领全面振兴
陈发宝

辽宁的优势在工业。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全国重化工业基地和军事工业基地,辽宁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底蕴,也曾赢得“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然而改革开放后,辽宁工业经济的优势地位一度黯然失色。自中央确立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辽宁抓住历史机遇,趁势而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的“锈带复兴”之路。传统支柱产业在推动辽宁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强劲动力,使我们认识到,“老工业”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和“阵眼”。

机遇难得。过去一段时间,“老工业”之所以成为辽宁发展的掣肘,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现在,辽宁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历史性难题已基本化解。现阶段我国基础制造装备、重大成套装备、交通运输装备、高端冶金产品、新型石化产品、新型建材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将目光转向了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制造”。市场需求成为辽宁迅速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可以说,辽宁的“老工业”又迎来了一个重新焕发青春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振兴“老工业”不是走过去的老路,而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振兴“老工业”的根本出路。日前召开的辽宁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确立了“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坚定不移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宁作为全省发展战略的核心,最大限度发挥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现在,辽宁坐拥“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两大国家战略,这对辽宁进行新一轮的工业体系自我完善与升级再造,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具有巨大优势。

作为振兴的主体,辽宁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后表现出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方式,辽宁工业企业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并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前沿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辽宁工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自主创新推动“辽宁制造”逐步走向“辽宁创造”,为振兴“老工业”做出了最好的注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