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幅提升资源能源供应能力,南水北调和再生水两大水源年供应能力达20亿立方米
○ 加快建设北京新机场,2015年前北京新机场力争建成一期主体工程
○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到2015年四环以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地铁站点
本报讯 记者苏民报道:近日公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显示,今后5年,北京将着力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保障资源能源供应,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到2015年基本建成系统完善、安全高效、城乡一体、区域统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规划》提出了4个发展目标,包括:一是能力建设实现新跨越。基本实现国际航空枢纽和亚洲门户功能,民航客运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年;大幅提升资源能源供应能力,南水北调和再生水两大水源年供应能力达到20亿立方米。二是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中心城公共交通承担全日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重力争达到50%;水源配置更加优化,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煤炭消费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6%左右。三是质量效益跃上新台阶。万元GDP水耗、能耗分别比2010年降低15%、16%以上;城市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7%,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达到80%,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55%。四是服务水平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标准全面提升,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四环以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地铁站点,中心城80%居住区出行500米即可到达公共绿地,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5%,10兆无线网络覆盖全部平原城乡和大部分山区,交互式高清电视传输覆盖全市70%以上家庭,基本实现住宅楼房一户一个信报箱。
在《规划》确定的10项主要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加快建设北京新机场、构建快速交通干网、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实施交通疏堵工程等内容。《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前北京新机场力争建成一期主体工程,新增航空旅客吞吐能力4000万人次/年;同步规划建设北京新机场外围交通及市政配套设施,建立北京新机场与中心城区、首都国际机场快速联接通道,实现新机场半小时通达中心城区,为打造北京第二个临空经济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