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步伐急 三晋再发力

“十一五”时期,山西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17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088亿元。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十一五”时期,山西省全社会研发经费逐年增长。2006年该项支出为36.34亿元,2010年增至89.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表1)。

山西省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总数大幅增长,从2006年的38767人年增长到2010年的46277人年(表2)。

“十一五”时期,山西省专利授权量达13671件,是“十五”时期的2.64倍。2010年专利授权量达4752件(表3),并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项。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山西省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共性、核心技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重大项目

2010年,山西省执行国家和市级基础研究类项目4项(表4),在1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参与承担了1个重大专项项目研发。

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重点引导和大力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5个(表5)。

3、开放合作与人才引进

山西省与国内国际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更加健全。7个项目被科技部列入2010年度第二批和2011年度第一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农业等领域,突出了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于新兴产业、转型发展的主题。

4、政策保障

2010年,山西省科技厅修订起草了《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编制完成了《山西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山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开放、流动、集聚,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省级科技计划超过55%的研发资金投入到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占到项目总数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减免税收12.79亿元。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实现工业产值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全省工业产值11.9%;实现增加值390.8亿元,增长18%。

山西省强化了对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科技先导作用。启动了“高速铁路装备制造”、“新能源技术及关键设备”、“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专项”、“食品工程与安全”等科技专项。国内风电领域功率最大的3MW永磁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码头电动卡车研发等项目已经取得效果。“年产千万吨级矿井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及关键技术”课题开发的装备,在西山煤电集团斜沟矿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最高日产达到4万多吨。中电二所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研发成功,银光镁业和中北大学联合开发出的镁合金汽车轮毂,达到国标要求。

2、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

围绕“五个全覆盖工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山西省努力实现科技惠农。2010年开展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项目22个,示范和推广了小麦长4738、玉米大丰26号、玉露香梨等新品种13个。有33个县(市、区)列入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引进推广新技术100余项,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00个,技术合作组织300多个,培养乡土人才2.8万人,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800余元。

3、技术市场成果交易

2010年,山西省技术市场各类技术合同成交总数达3464项,各类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43亿元(表6)。

(以上数据主要由山西省科技厅、统计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