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百姓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不确定性”做朋友
齐 平

第二届国家理财规划师年会将主题设定为“复杂经济环境下的金融理财展望”,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的确,国际经济增长减速,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股票期货市场阴晴不定,在此情形下,投资理财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带给业界的挑战不言而喻。

然而,年会上发布的《2011年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报告》传递出的信息并不悲观:2004年以来,中国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18%,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理财产品规模更是达到300亿美元。

这其中固然有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高净值人群急剧扩大等确定性的因素,但“不确定性”却是这把火上添的又一把柴。

2008年以来,正是诸多不确定性对房地产、证券、境外金融市场等投资渠道的资金产生“挤出效应”,使理财业务尤其是高端理财业务的发展有了肥沃的土壤。

细察今年以来理财市场若干新热点的出现,可以说也都契合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性的受益者。

比如,面临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非保本型产品成为理财产品市场主流。为了“跑赢CPI”,客户不再满足3%至4%的年收益率,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更加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比如,受加息周期影响,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一度占据发行的主力位置。据统计,在2011年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高达62.08%。而1个月以下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就占了32.8%,成为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最大的期限品种。

再比如,由于市场资金面的紧张,与利率挂钩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受到热捧,在理财产品发行中已经占到一半左右。投向这些标的产品可能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因此在信贷资产类产品受限于监管约束、又缺乏更好替代品种的情况下,相关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理财产品的主流。

当然,复杂的经济环境,并不必然意味着理财市场的旺盛。我国理财行业起步晚、发展快,在产品设计、市场宣传、客户服务、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同行业甚至跨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理财机构拼抢市场份额无序竞争激烈的情况,在今年依然存在。但通过一些业界人士的交流,则让我们看到各方的积极努力:从自身专长出发,谋求“捕捉”诸多不确定性,并将之演变为明确的止损底线和清晰的盈利空间。

保险界代表认为,经过了几轮市场竞争,保险业开始意识到保险的本原还是“保障”,因此不能像其他理财产品一样靠收益率制胜,而应更多地体现综合保障功能,保险应该多开发高端、高保障的“两高”产品。

证券界代表提出,即将开展的新型营业部的试点,对股权投资、财富管理等增值业务的比例,以及投资顾问的配备数量等,都提出明确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要实现从客服经理到投资顾问的转型。

银行界代表则表示,银行理财的特点是稳健,因此产品仍主要以“保本”为主。虽然难以期望超高收益率,但通过对理财规划师个人品牌的打造、对优质客户提供全链条服务等,“故事同样精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