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大院”成为草原文化风景线
本报记者 罗 霄 通讯员 徐志民

“衣食住行日日变,春夏秋冬家家欢;孩子上学把费免,老王我种田还把钱补;村民娱乐有广场,清晨锻炼有设施……”村民老王一段数来宝引来阵阵喝彩声。每当夜幕降临,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巴彦塔拉镇呼和格乐文化大院总是这样热闹。

据悉,科尔沁左翼中旗的500多个嘎查村,民族民间文化已成为点燃科尔沁草原农牧民群众文化激情的火种。

科尔沁左翼中旗是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家乡,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文化底蕴。近年来,该旗坚持以农村牧区文化户建设为核心,以建设农村牧区文化广场为平台,依托活动“种”文化,用流动舞台形式,组织旗乌兰牧骑、文化馆、电影放映队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真正把文艺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农牧民在家门口看到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同时,他们也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农村牧区文艺人才,并鼓励和扶持广大农村牧区文艺人才自发地组织文艺团体,让农牧民从观众成为农村牧区文化活动的“主角”,掀起了红红火火的农牧民群众文化活动热潮。

目前,该旗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农牧民乡土艺术家,还挖掘、传承一批濒临失传的蒙古族文化遗产,建立起了300多个“文化大院”,建成高标准农村文化广场100多个,20余万农牧民群众投身其中,全旗涌现出民间艺术团72个,秧歌队、乐队组合等群众性文化组织800多个,在科尔沁草原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蒙古族民族民间文化风景线。

在该旗图布信苏木后召嘎查平安文化广场,一到晚上7点,妇女们便踏着鼓点扭起大秧歌。每天都到场观看的老奶奶张淑霞说:“自从咱们嘎查修了文化广场,建了草原书屋,咱们老百姓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文化生活!”

离平安文化广场不远就是后召嘎查草原书屋,人们歌唱够了、舞跳累了可以到书屋内读书、读报,每天晚上是书屋里人最多的时候。“原来常跑城里请专家,现在没事到这里充充电,一些小病自己能应付。看书累了,到广场上吼两嗓子,提提精气神!”长毛兔养殖户王国武笑着说。截至目前,科尔沁左翼中旗共建草原书屋405个,全旗30万农牧民群众普遍受益。

“民族民间文化的红火,主要是通过建设文化广场、草原书屋等一些公益文化设施,给农牧民群众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发挥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文化生活。”科尔沁左翼中旗委书记郭建伟对记者如是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