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薛海燕、通讯员陈旭报道: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列入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评体系,围绕十大体系26个重点项目,致力于抓民生之本、解民生之忧,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劳资矛盾、医患纠纷等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单凭一个部门、一方力量难以应对。为此,南通市创设一综多专的大调解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等调解机制有机结合,综合化解各类矛盾,为纠纷双方打通一条化解矛盾的“绿色通道”。如医患纠纷,在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有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抽调的10名工作人员组成的调解工作团队,是独立“第三方”的性质,由市区各医院77名主任医师组成的医患纠纷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遇到医患纠纷,医患双方和鉴定专家“同坐一堂”,陈述“理由”,各抒己见,鉴定专家“现场取证”,谁是谁非一目了然,鉴定结果当场“拍板定案”,确保鉴定程序的法定性、透明性和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像这样化解新型矛盾纠纷的专业机制,目前南通已经达到15个,效果良好。
在外滩小区公共服务中心,有一个一站式服务大厅,水电缴费、劳动服务等一应俱全,服务中心设有居民议事厅、新市民俱乐部、卫生医疗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公共食堂、慈善超市,以及社区文化剧场、图书馆、舞蹈排练厅、棋牌室、健身室等。记者看到,居民王雷9岁的女儿放学后,正在社区“四点半”学校做作业,因为她的父母还没下班。几位老人在乒乓球室打球,京剧票友在相互切磋练嗓子。任港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军告诉记者,社区的孩子还能在这里接受课外作业辅导、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兴趣爱好培养、社会实践等。在三楼的照片墙上,有100多户家庭的全家福,每个人都露出了幸福的笑颜。据了解,南通全市目前已初步建成2个区级、18个街道和220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任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设施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2011年,南通市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总量超过了100万并以每年20%的速度上升。为此,南通全市9个县(市、区)及其乡镇(街道)均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门机构,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在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子女就学、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方面均已经享受到同城化待遇。同时,大力倡导流动人口“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模式,让新市民和谐融入这个城市。
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表示,南通的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从最贴近民生的地方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把各方利益调节好、群众诉求回应好、公平正义维护好、民生问题解决好,因而赢得了群众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