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兴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顶层设计”期待进一步优化
□ 暴媛媛

编者按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掀起了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热潮。如今,一年时光已过,肩负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重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如何,形成了哪些显著特点,我们希望借助几篇报道进行简要的梳理。

2011年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铺开发展的第一年,也恰逢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热炒概念到产业链实际铺开,从常被描述为“异军突起”到逐渐成为地方真正的经济增长点,节能环保、软件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领军LED产业发展的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的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幅已连续10个月稳定在两成以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就业吸纳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而在浙江温州,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按照该市的相关规划,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生物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39%,占全市工业经济总产值的15%。

这种良好势头的形成,与从中央到地方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鼓励政策密不可分。在已经和即将发布的多个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容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已经发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几乎都提及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研发投入比重,产值目标规划,重点产业领域等,多个省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为未来的支柱产业。

这一切都在逐渐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向规模发展的市场环境,正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顶层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但在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值得引起注意。如在发展和布局相对较快、市场和相关配套还未能完全跟上的现阶段,无庸讳言,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各地的确存在重复建设和相对产能过剩的情况,这就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给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新兴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惟有完善“顶层设计”。那么,在重视完善创新体系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同时,应该有着怎样的“顶层设计”才能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初期的强劲发展势头之后,仍能细水长流地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从更高远的视角进行科学筹划。产业有特色才能上水平,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例外,应结合我国的产业基础、自然资源、科技实力、人文环境、发展优势等,加强更高层面的科学布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据了解,有些省份和地区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时强调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通过编制和定期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指南,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同时,注重整合政府资源,通过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等制度,形成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一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机制。而在财税及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顶层设计的作用也尤为重要。

其次是集中力量在最需要发力和攻关的部分。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新兴产业发展的灵魂。如果能够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长期技术创新目标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同时相关部门能够召集技术创新目录表和技术突破路线图,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创新就指日可待。而攻关所需的组织、财力物力、人员调配及成果推广都要有所保障,这也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支持。

另外,还应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相应的科研环境,鼓励和激发科技人才的智慧和创造力。人才是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保障。人才的发展也需统筹协调,着力培养应用型产业人才,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