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厦门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沧巨变气象新 科学发展正扬帆
本报记者 殷陆君
远眺海沧全景 林广明摄

走在我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厦门市海沧区的海沧湾大道上,我们为这里近年来发生的巨变深深地感动着。

远处,港口塔吊林立,万吨巨轮自由穿梭;近处,壮观的海岸线,金色的沙滩,人们惬意地走在绿篱花丛掩映的步行道上……海沧气象新!

海沧变美了!今年以来,海沧的城区绿化、美化、亮化,起点高、标准高、设计好、理念新,尽显特区新面貌。

海沧长高了!海沧湾高楼林立,灯火璀璨下的现代城市风韵无穷,海沧大桥车流如织,流光溢彩。

海沧旺起来了!沿着海岸线,一条百米宽的海湾大道蜿蜒伸向远方,海晟、未来海岸等设计理念新颖的社区如繁星点点,城市广场、体育中心如珍珠串串,镶嵌在最美丽的湾道。

海沧,曾被厦门人称为上世纪80年代的“浦东”。虽然成立开发区时间较早,但是建设却远远落后于岛内厦门中心城区。而现在的海沧,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海沧为何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再次探寻这里蕴藏的奥秘。

凸显优势,龙头起 港口活 海沧兴

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说:“港口是海沧最大的优势。厦门海沧港具备港阔水深的天然条件,通达世界各地的航线布局,以及保税港区赋予的政策优势,在海西港口群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我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做大做强海沧港,是当前海沧最为紧迫的任务。”

11月28日,年设计吞吐能力260万标箱,由中远集团和海投集团投资建设的远海15—17#的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正式投产。

而半个月前,世界第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法国达飞轮船公司的“达利拉”轮在完成905个标箱的卸船作业后,缓缓离开海沧港区18-19#码头。

一个月内,5个10万吨级泊位全面启动投产,海沧港净增吞吐能力400万标箱、4400万吨,确实是全国罕见。

港口是海沧最为独特的优势,海沧港水深港阔,已建的10万吨级泊位、5万吨级泊位各11个,开辟国际航线51条,2010年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厦门港40%。

以港立市,以港兴市。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的建设发展,201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82万标箱,同比增长25%,在世界港口中名列第18位。今年前10个月,厦门组合港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箱,海沧港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由于丹麦马士基、香港新创建、和记黄埔等全球知名航运和码头客商先后落户,到2015年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标箱,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成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名副其实的核心港区。

以港兴区,区港互动。11月,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二期通过预验收,加上此前已经封关运作的一期,共9.5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惟一的真正具备加工、物流、港区“三位一体”的保税港区。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做大做强海沧港,厦门市规划将岛内的集装箱业务逐步转移到海沧。海沧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区公路建设,编织出一幅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路网,使之成为辐射我国东南区域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龙头起,全身活。依托港口优势,海沧结合石油交易中心、国际石材交易中心、钢材交易中心等物流载体建设,引进法国电力、中粮、中铁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做大临港物流。今年前10个月,海沧保税港区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和加工制造企业进出口额都有较大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0%以上。

海沧港区正凭借其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对接高雄、台中港,拓展广袤的内陆腹地,发挥着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中转站的功能,努力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贸交流的桥头堡和面向亚太区域的国际航运中心,为服务对外交流、交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内化于心,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好

11月25日,第三届海峡两岸医药品论坛在厦门举办,与会专家对海沧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给予充分肯定。作为海沧特色产业的生物医药现已形成产业集群,发展迅猛,2010年产值占厦门市的“半壁江山”,为福建省的四分之一。

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海沧区代区长吴南翔说:“医药与生物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海沧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今年,海沧正在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厦门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最近入选国家首批培育类创新型产业集群,又为海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新机遇。”

积极引进人才。6月21日,30多名来自海外的生物医药博士带着项目来到海沧,与6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风险投资机构、招商中心等单位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成为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海沧区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建“北化厦门技术转移中心”,富硒酵母、莱菔硫烷两个项目落户海沧;特宝、万泰沧海等6家生物医药企业展出的产品备受人们关注;海沧“土生土长”的知名营养强化剂企业——金达威公司日前成功登陆深圳证交所A股中小板块,成为国内第3家生产“饲料用维生素”产品的生物医药上市企业。

支持自主创新。海沧区专门制订《科学技术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了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按区本级财政每年可用财力支出的2.5%安排预算,并对该产业创业人才、成果转化、新药研制等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和补助。今年,为海沧区内34家生物医药企业的47个技术研发和转化项目立项,提供了202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

推动产学研合作。为了拓展资金渠道,海沧区引导设立了规模为2亿元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金,创造了科技创新投入新格局,为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海沧正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同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努力打造机械、电子信息、港口物流、商贸旅游4大支柱产业,优先培育生物医药、石油交易、新能源、文化创意4大特色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扶持石油交易产业,成立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惟一一家石油交易中心。目前已入驻会员企业99家,电子交易系统已正式上线,今年现货和电子交易额将达到150亿元,成为联结海峡两岸、辐射东南亚的中国石油交易大平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海沧将投资800亿元建设翔鹭文化产业园,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油画产业、玛瑙加工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出口的3大基地之一。

外化于形,建新城 创文明 促和谐

郑云峰说:“要让海沧人气旺,首先要让这里生活的海沧人民更有自豪感、幸福感!把海沧建设得更加美丽、和谐!”

科学完善城市规划,高水平引领新城建设。以建设“厦门健康生态新城区”的定位调整城市规划,提前布局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借鉴新加坡城市管理经验,按照“大美、大雅、大气”的要求和现代商务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理念,推动海沧湾新城合理布局,建设生态绿色中央商务区。依托山、海、城、湖、岛等特色资源,规划一批公园、酒店、游艇码头等旅游休闲项目,整合天竺山、日月谷等天然资源,建设国家级生态区。

建设绿色海沧,畅享“绿色福利”。2010年以来,海沧共投入2.8亿元用于绿化工作,创建绿色校园、绿色开发区、绿色军营、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一年绿化造林面积就达7000亩,让荒山野岭披上绿装。截至今年10月,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472公顷,海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超过厦门市中心城区。

打造花园城区,升级城市管理。今年海沧对所有街道进行拓宽路面,升级两侧绿化设施,全面改造公交设施,彻底改变城区旧貌。推动海湾整治,加快西海域清淤,还市民清洁、宽阔的海面。

今年,海沧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改变综合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引进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天虹、大润发等企业进驻海沧。同时加快培育特色商业街,引进建设数个星级酒店。

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区居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海沧区高度关注民生,社会事业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持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加强文明风尚的培养,培育文明、开明、积极进取的海沧文化。在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海沧已在全省率先实现让全区人民实现“免费参保”。今年,推动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使海沧人民的治安满意率、幸福指数节节升高。

海沧的综合实力增强了。2010年,在福建省84个县(市、区)中,海沧的人均GDP、人均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第一,综合实力排名第十。今年,海沧财政收入将实现“三个突破”:本级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地面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每平方公里创造财政收入近1亿元。

郑云峰说,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海沧将牢记使命,努力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厦门生态新城区和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在科学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