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加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与呼
本报推出2011自主创新年度报告
记者张伟

本报北京11月20日讯 记者张伟报道:从21日起,系列报道《自主创新年度报告》与读者正式见面。这是本报首次推出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年度报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工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明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五大明确要求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实现我国技术发展的跨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进入新的时期,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保证了我国科技事业和自主创新工作不断进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工作已进入跃升发展阶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资源快速增加,人才队伍加速壮大,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等重点创新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加快落实,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抗震救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升到国际第三位,国际科学论文总量上升到国际第二位;全社会研发投入达698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255万人年,年均增长13%。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局面正在形成。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对自主创新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 (相关报道见五版)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部署,竞相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必将引发全球竞争格局的重大变革。

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清醒认识到,要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最根本的是靠科学技术,最关键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科学判断科技发展趋势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自主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企业创新活力动力亟待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和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国内外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动向的重要窗口,经济日报始终将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视为重要职责。多年来,通过刊发报道、发表评论、组织讨论、举办论坛等方式,努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宣传自主创新成果,大力营造有利于提升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舆论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全面总结梳理各地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为相关部门制订决策提供依据参考,本报从21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自主创新年度报告》,通过多路记者深入采访各地政府部门、市场企业和研究机构,用客观、权威、翔实的数据图片和案例,生动展示31个省区市“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创新亮点,科学探讨各地自主创新工作的路径特色,重点推介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号召全社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根本,加速健全创新体制,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弘扬创新文化,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敬请读者关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