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鬃山:昔日繁华何时重现
本报记者 朱 磊 通讯员 杨 敏

从甘肃酒泉市驱车穿越戈壁,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记者来到了地处戈壁深处的马鬃山镇。

马鬃山镇是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所属的副县级镇,镇北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有65公里边境线,是甘肃省惟一的边防地区和边境贸易口岸。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马鬃山口岸作为边境贸易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从地图上看,马鬃山镇面积占了肃北全县的一半。马鬃山镇副镇长斯尔格林介绍,全区总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辖区1镇5个村委会,各类常住人口1200多人,其中一半是牧民,一半是矿业工人,大都星星般分布在广袤的戈壁和丘陵深处。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各类矿床128处,有金、银、铜、铁、钨、锰、镁、重晶石等,其中黄金、煤、铁的储量名列酒泉市前茅。

近年来,随着兴边富民行动各项政策的落实,镇区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有改观。马鬃山通信基站建设、红柳河水库、防风林带育草种植基地等一批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民生工程陆续竣工。现在镇上能收看12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在草场用太阳能发电和卫星接收器也可以看到电视节目。2009年5月,马鬃山镇接通了手机信号,现在牧民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边防部队帮助铺设的通讯光缆近日完工,有线通讯也有了保障。

公婆泉是马鬃山镇政府的所在地。公婆泉意为两泉相挨,大为公,小为婆,曾经是小镇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小镇不大,由几栋楼房和数十栋平房构成惟一的十字街,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200米。镇的东北和西南角,各有一片风力发电机组,为小镇居民供应电力。

小镇曾经历过短暂的繁荣时期。在口岸开放的两年里,作为甘肃惟一陆路对外贸易窗口的马鬃山一时人来人往,迅速兴旺起来。

开关的时候,酒泉边防支队政委戴宗勇就在边检站工作,他说那时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中蒙两地来往的车辆如织,各地商人汇聚于此,成吨的面粉、布料、白糖从这里运往蒙古,而蒙古的羊皮、牛皮、钢材也经过这里整车运往酒泉。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客,加快通关,他们经常要加班加点地工作。

在小镇东北的一个巨大门楼上,“马鬃山边贸市场”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市场建在一片开阔的戈壁上,现在除了周边几排早已无人居住的房舍和一排并不显眼的水泥柜台外,再也找不出一点市场的影子,已经很难看出这就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外贸口岸。

在马鬃山采访,人们不时提起昔日的短暂繁华,热切地期盼着早日复关。现在全镇惟一做外贸生意的商人是斯琴其木格。她的小店不足10平方米,玻璃窗上写着“经营蒙古商品”的字样。店里摆放着蒙古的特色商品苁蓉、沙漠玫瑰、风干肉等等。商品的来源是几百公里外的内蒙古策克口岸。如此舍近求远当然是不得已的选择。斯琴其木格说,如果口岸能够重开就好了,不仅可以就近进货,关键是口岸开放带来的人流、物流,小镇人气旺了,生意也就好做了。

据酒泉市口岸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马鬃山口岸不能复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合适的经贸合作项目。据记者了解,围绕马鬃山口岸的复关,中蒙双方也已在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多次正式接触互访,产生多个备忘录和经贸合作协议。

现在的马鬃山,人们正在急切等待着复关的消息。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小镇重现丝绸之路茶马互市的辉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