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风采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炼制专家胡永康——
始于小方成于大
本报记者 苏大鹏

1961年,21岁的胡永康从云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当时的石油部抚顺人造石油研究所(抚顺石化研究院的前身)从事催化剂研究工作。他就像一粒种子,从此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为石油炼制领域的参天大树。

扎根东北

“不要放弃任何看似无关的平凡工作,这也许就是你今后发展的基石。要慎防浮躁情绪,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坐冷板凳。”

那一年的雪,在胡永康心中永远是那样的洁白。

1961年11月,从春城昆明出发,在其他同学全都陆续抵达工作岗位所在城市之后,又在火车上度过了几天几夜的胡永康,终于在抚顺最后一个走下火车。

冰天雪地中,胡永康一路向工作单位走去。从未见过雪的他起先很新奇,但零下10多摄氏度的天气不一会儿就让他冻得瑟瑟发抖。背着行李,他艰难地走在抚顺的大街上。一个多小时后,他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抚顺人造石油研究所。

望着单位,胡永康暗下决心:“无论在哪,都要做出一番事业,报效国家!”

从在修配厂清理油池子做起,胡永康开始了在东北的工作。

当时我国正经历“三年困难时期”,物资极度匮乏。工作之外,他还要到农村种地、插秧。吃着玉米窝头,喝着酱油白菜汤,甚至还吃过喂牲口的豆饼,在这样艰苦的生活面前,胡永康没有任何怨言。他只是希望,能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上,把工作做好。

正式走上科研岗位,胡永康却被分去做充当“配角”的分析工作。有些失落的他,想起中学时代读到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任何岗位上我都不能抱怨,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胡永康对自己说。分析工作需要倒班,岗位上女同志多,倒班多有不便,胡永康就经常和她们换班,自己多上夜班。他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很快掌握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分析测试技术。

在科学研究上不安分的胡永康开始琢磨如何改进工作。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测定原来要测多个点,比较繁琐。经过认真研究,他提出只需测一个点也能达到测定目的。使用自创的方法后,原先一天的工作两个小时就完成了。

在探索高压水银法测定催化剂粗孔分布的方法时,胡永康深深沉浸在工作中,经常和水银接触,却不大注意身体。一次体检的结果让医生惊讶:胡永康体内的汞含量已经超标多倍!单位马上把他送往沈阳职业病防治所。在那里,胡永康整整住了7个月的医院。

“文革”期间,胡永康把时间全用在了埋头工作和学习上。他牢记院里前辈的话:“你们这些年轻人不可能只做现在这些工作,以后会有更大的作为,必须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拓宽知识面。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应该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反复重整、苯加氢、沸腾床加氢裂化催化剂制备、评价装置建设和运转……正是在那段时间,胡永康心无旁骛地从石油炼制加氢催化剂的专业基础理论到综合分析能力,扎扎实实进行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为他后来研制出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并使我国在加氢炼化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任何事情都要“始于小,完于大”,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脚踏实地的工作能为实现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胡永康对做基础工作的感悟。

他也经常告诫年轻人“不要放弃任何看似无关的平凡工作,这也许就是你今后发展的基石。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慎防浮躁情绪,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坐冷板凳。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你有了本领的积累,等机遇到来的时候,才能在科研上有所成功”。胡永康说,所谓“十年磨一剑”,正是这个道理。

精益求精

“对待我们的每一项科研工作,不能患得患失,要做细、做精、做到位,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研究数据要经得起考验,经得起推敲。”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加氢裂化装置的加工能力仅为每年40万吨,技术水平与当时的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作为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加氢裂化能以重油为原料生产喷气燃料、优质柴油或轻油未转化尾油等重要工业产品,是石化工业的重要技术领域,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因为技术落后,我国曾一度在加氢炼化领域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

抚顺是我国加氢催化剂的生产研究基地。一直参与这项工作的胡永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迎来历史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胡永康所带领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轻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3825)”的研制工作。历史为胡永康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在没有任何成品和资料的情况下,他和同事们怀着对科研工作的热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加氢催化剂的研制工作中去。

万事开头难。研制工作一开始,胡永康和同事们就面临着既缺少有关资料,又没有现成样品的困境。他们怀着为国争光的极大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之中,首先集中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专利和文献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初步方案。接着,又利用以前研制其他催化剂的经验,开始了新的探索。

经过不懈努力,在研制过程中,胡永康提出催化剂研制方案、成型黏接剂制法,以及干粉混捏、碾压挤条制备流程,如果能实现,就可以解决高沸石含量催化剂强度差的难题,达到国外先进催化剂水平。

不能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胡永康和同事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早攻克这个难关。为了尽快研制成功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在那段时间里,在胡永康课题组的时间表上,除了催化剂还是催化剂。“挤条、成型、干燥、焙烧、浸溃……”成了他们的生活伴侣。设备缺乏,他们就自己动手做。催化剂挤条离不开挤压机,他们就自己用白钢焊个圆柱桶,用手转着活塞把圆柱桶中的物料往前挤。

经过无数次试验对比,终于确定了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条件,解决了高沸石含量催化剂强度差等难题。就这样,我国第一个轻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诞生了!

上海一家单位在使用期结束后兴奋地宣布:国产催化剂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催化剂!他们表示,使用中仅一次装填就比使用进口催化剂节省1600多万元。随后,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又先后在辽化、吉化、扬子石化、燕山石化等单位的加氢裂化装置推广应用。由于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达到国外同类催化剂的先进水平,1985年这个项目获得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成功,胡永康深有感触地说,“科技攻关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任何一项科技攻关项目,都充满着艰险和困难。对待我们的每一项科研工作,不能患得患失,要做细、做精、做到位,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研究数据要经得起考验,经得起推敲。这些做到了,我们就一定会克服科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去攀登一个个高峰”。

志存高远

“做科研不仅要有对科学的执着和热情,还要有志气,有战胜一切困难让祖国强大起来的志气!”

回想起3825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经历,首先浮现在胡永康脑海里的却是外国人的傲慢。

1978年末,国家决定从国外引进4套加氢裂化装置,年处理能力370万吨,一次装填催化剂979吨。装置一引进,催化剂的问题便提了出来。第一批催化剂是随装置一起进来的,但总有更换的时候,以后的催化剂怎么办?如果老是从国外买,按当时购入价计算约需830万美元,大量的外汇花费无法承受。鉴于国内当时还不能生产这样的催化剂,有关部门组织了与外商的谈判。胡永康正是中方代表团的一员。

谈判在艰难中进行,外商要价甚高。不包括配套系统就需2600多万美元,其中仅专利技术费就达1230万美元。当我方人员提出能否把价格降低一些时,一位外商不无鄙夷地说出了这样的话:“你们要便宜货,可以去‘跳蚤市场’买,我们大公司没有便宜的东西!”

外商的傲慢狠狠刺痛了胡永康和其他中方人员的心。“做科研不仅要有对科学的执着和热情,还要有志气,有战胜一切困难让祖国强大起来的志气!”胡永康在提起那段经历时说。

凭借着这股让祖国强大起来的志气,胡永康和他课题组的脚步没有停止,3825催化剂的成功面前,他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活性中油型3903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任务。

在无数次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胡永康创造性地解决了催化剂活性提高和中油选择性下降的矛盾,研制出括性比第一代进口同类催化剂好13摄氏度以上、中油选择性与其相当的新一代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3903催化剂的应用成功,不仅完成了引进装置催化剂国产化和更新换代的双重任务,也标志着我国加氢裂化催化剂开发不再仅仅是对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而且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

“八五”时期,胡永康指导的“3905高活性中压加氢裂化催化剂”在1997年成功应用。至此,两套引进的轻油型高压加氢裂化装置所用催化剂全部实现国产化。

“九五”时期,他主持的“新一代轻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和“一种最大量生产柴油抗氮型催化剂”两个项目均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如今,在胡永康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加氢裂化技术现已成为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主要专业领域,也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已成功开发了品种多样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系列及工艺技术,并在全国多套工业装置上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加氢炼化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4000万吨左右,已建和在建装置约36套,位列世界第二,技术开发能力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胡永康和他的同事们功不可没。

科学家的目光总是盯着更加广阔的天空。谈到几十年石油石化科技领域不断创新走过的历程,胡永康深有感触地说,“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科研之路,是每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专利技术与科研队伍,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与发展”。

面对个人一系列的成功和我国这一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程,胡永康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他说,“我们在加氢领域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并不表明我们将永远是先进的。国产化并不是保护落后,要在技术市场上保住甚至扩大自己的份额,就必须使自己的技术不仅要达到而且要超过国外的先进水平。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