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形如昆虫蚂蚱的小型无人机“站”在约6米长的起飞架一端待命,从机头到机尾长不过2米的无人机显得小巧而灵活。只听指挥长一声令下:起飞!一旁观看的人们甚至没来得及拍照,无人机就已飞出百米开外。
这是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车交接仪式暨无人飞机航摄系统推广应用现场会上的应急演练现场。
无人机其实是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据无人机研制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英成介绍,参演的这架测绘无人机,当飞行到预定高度,调整好摄影姿态,就会按照程序进入自动驾驶阶段,完成本架次的拍摄任务。利用无人机测绘地理信息,特别是在困难地区、危险地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大约20分钟后,无人机“带回”了0.5平方公里范围的80多张影像数据,其影像分辨率达到0.05米精度。技术人员介绍说,无人机拍摄的高精度影像,地面拳头般大小的石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经过30分钟现场数据处理,打印机打出了这一架次的成果图。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持召开的无人飞机航摄系统推广应用现场会上,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测绘无人机,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已能在多种复杂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下及时获取精准的地理信息数据,从而成为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手段的有力补充。截至目前,已有80余架测绘型无人机装备到全国各地。
以中测新图公司生产的长航时无人机为例,通过技术创新,在发动机、机体、风阻、节油等方面指标都有了较大改进和提高,使续航时间提高了一倍以上;储存容量也增大到16G,可5个小时连续拍摄,获取40到50平方公里的影像数据。而另一款高升限型无人机飞行高度可以达到7000米以上,适用于高原地带测绘。此外,无人机的影像分辨率均可达0.05米到0.2米,超过了卫星影像的清晰度。这些创新技术对于突发应急测绘而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测绘应用来看,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贵州关岭特大型滑坡、四川洪灾、云南怒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海南巨大水灾,以及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广西桂林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救灾中,无人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无人机航摄系统进行应急测绘的1年多时间,已累计飞行超过500架次、450个小时,获取影像数据2.5万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