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21日至10月31日,本报记者参加了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组织的中央媒体赴黑龙江、吉林、辽宁开展的首次“走基层——见证社会管理创新”集中采访活动,深入了解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和做法。
① 社工们的待遇让人羡慕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胜利街道园林小区内的10幢老旧住宅楼如今已经全部改造,告别了作为“弃管”小区的历史,居民们迎来了真正舒心的生活。
2007年以后,看着隔壁高档小区拔地而起,园林小区的居民们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随即出现了要求维修房屋、治理小区环境的强烈要求,甚至出现过百人以上群体上访。
面对群众的诉求,4年来,白塔区政府投入了5000万元用于全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园林小区也借此东风焕发了青春。由于白塔区集中了辽阳全市80%以上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是辽阳名副其实的核心区,因此这里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如今,区委、区政府不仅完成了改造工作,更是以此为契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探索了一条社区工作岗位职业化的新路子,成为辽阳市社会管理创新最大的突破。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这是白塔区委书记邹建平对全区工作的认识。过去社区管理机制落后,居委会人员构成以50岁以上的大妈为主,除了承担邻里纠纷和一般治安的职能,无法为小区提供公共服务。一个月400多元的工资,让人不可能坚守在社区岗位上,因此白塔区在2008年提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的概念,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人员。
“职业化的着力点就是增强社区人员的工资待遇”。邹建平说。今年4月,白塔区组织29名社区书记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参考深圳社工的高薪待遇体制,根据自身情况将社工工资设为三级九档,引入竞争机制,月工资最高2000元,最低1200元,并且政府为其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这样的待遇甚至超过了刚参加工作的事业单位人员。
白塔区还根据社区需要,为每个社区划定社工总量,财政每年新增500万元补贴。“与社区工作者的繁重任务和带来的成果相比,这是小钱。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从事社区工作。”邹建平谈到社工待遇时表示,就是要用优厚的待遇留住社工的心。通过完善保障体系,直接确立起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职级化的模式,让职业化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运行,使社区岗位从望而却步变成炙手可热,这才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原动力。
白塔区原有社工总数不到200人,而现在已经发展到500人,且人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占到93%。“实践证明,社工们在小区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矛盾纠纷排查等综治任务中也显示出了生力军的作用。”邹建平对记者说。
② “小警察”铸成了“大品牌”
10月23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新华街道,当“于琦方警务室”的招牌出现在眼前时,记者误以为于琦方是当地闻名的大人物,不然怎有资格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警务室呢。但从一位附近居民口中得知,于琦方只是新华公安分局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这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驱使着记者一探究竟。
走进警务室,记者见到了身着警服的于琦方,朴实的外表,瘦削的身材,与想象中的大人物相去甚远。但通过交流,不得不承认“于琦方警务室”的称谓名副其实,它在社区服务居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来居民找警察不知道找谁,现在只要有关社区的事儿,居民就能直接找到我。”于琦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通过弹性工作制,于琦方能够利用居民晚间在家的时候进行走访,向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了解居民情况,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如今,居民的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帮忙解决。
今年“十一”前,于琦方突然接到东方锦绣家园楼长打来的电话,说小区院里发生纠纷,双方很可能要动手打架。于琦方接警后3分钟就骑着自行车赶到了现场。经了解,原来是一住户的藏獒咬死了另一住户的金毛犬。金毛犬的主人对小狗爱如珍宝要求赔偿,但藏獒的主人不肯轻易认错,双方剑拔弩张,眼看一次暴力冲突在所难免。于琦方见状立即冲上前去劝说利害:“别管怎么说,咬死人家的狗是你的管理疏忽,一定要赔偿。”接着转身对金毛犬主人解释:“现在谈论和小狗的感情也没有意义了,事已至此,如果人家赔偿了就别再计较了。”只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双方息事宁人、各退一步。
三两句话就能化矛盾于无形,记者对此有点怀疑。采访中,一位前来警务室办事的居民道出了此中玄机:“咱这里没有不认识于琦方的,他在这里威信老高了,基本说啥是啥。”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群众基础,于琦方在群众工作中如鱼得水,而以民警姓名命名警务室的方式既提升了社区民警在所辖区域的威信,又增强了民警的使命感。
在牡丹江市,还有以妻子协助民警丈夫办公的夫妻警务室、男女民警配合的搭档警务室等各种形式成立的社区警务室。事实上,无论其形式如何,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服务百姓,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让警务室真正在百姓身边发挥作用。
③ “特设党支部”做文明表率
作为老旧小区,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道红巾社区以前的环境用“脏、乱、差”概括,一点不为过。2007年,经过沈河区委、区政府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改造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但居民的素质问题却成了制约红巾社区维持改造硕果的瓶颈。
10月29日,记者来到红巾社区。正听着社区主任介绍情况时,一位带着治安巡逻袖标的老人悄悄地坐到记者身旁。出于好奇,记者忍不住问:“您是小区治安巡逻队的?”“是啊,我还是特设党支部的一员。”“您怎么称呼?”“亢秉铨。”此时,主管社区民政的王干事赶忙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啊。小区路面有破损的,亢大爷看见后就利用曾经做过瓦工的手艺进行修复,还一直帮着修理楼道灯、下水道、楼门锁等。每年冬天下的第一场雪,亢大爷准出来扫,有什么困难都冲在最前面!”
“小区改造大变样后,居民非常满意,但面对社区里的15623名常住居民,光靠社区干部显然不能完成服务职能。所以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居民的自治服务一定要相结合。”社区书记介绍说。
如何将群众组织起来自治,红巾社区首先想到了社区党支部。记者了解到,从前社区的535名党员只有3个党支部,很难发挥作用,而现在通过细化分为10个特设党支部,互相配合。红巾社区的许多退休党员都十分关心社区建设,让他们分别担任10个特设党支部书记发挥余热,非常合适。
2009年4月,红巾社区的10个特设党支部建立起来了。至今,它们共解决社区内邻里纠纷459件,使得绿地维护、公共设施认养率达到100%。
记者了解到,自有了特设党支部组织的治安巡逻队,从2009年到现在,社区内没再丢过一辆自行车。一些居民也志愿加入到服务社区的队伍中来,现在巡逻队伍已经发展有300多名志愿者,每天从早8点到晚5点,各党支部负责的住宅楼附近都有志愿者巡视。在特设党支部的表率作用下,居民们也逐渐改掉了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社区居民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④ 家家户户倾心“福文化”
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部的多福社区,记者发现,这个社区的最大特点就是“福多”。
一进社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高21米、宽10余米的巨型墙壁,墙面上一个硕大的福字迎接着每一位踏入社区的居民和客人。据社区书记张健介绍,算上这面“迎福墙”,多福社区总共有8处人工修建的景观,称为“多福八景”。2009年,多福社区耗资800余万元改造后,不仅社区的环境改善了,福文化的力量也让整个社区面貌一新。
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小区的整体风格都带有“福感”,楼体墙面以红色为主色调,路旁张挂着一排排红灯笼,甚至在公共晾衣架上都有了福字图样。“我们就是要让居民‘抬头见福、伸手摸福、脚下踩福、心中有福’!”张健说道。在他的引领下,祈福石、多福门、千福榜、福临广场等“多福八景”一一呈现在记者眼前。如此美观的建设布局,很难让人再将多福社区与从前那个混乱脏差的社区相提并论。
据张健介绍,多福社区80%的居民是五三乡的菜农。2009年社区改造前,整个社区内有8处居民“创造”的垃圾堆,个别居民甚至二十年如一日地乱扔垃圾。经过改造,如今这里不仅有了漂亮的景观,更是在美丽景观的基础上构建起了社区独特的文化家园。比如用关爱致福、勤劳致福等一系列“祈福规”树立居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兴建小区博物馆,陈列、展示并且记录社区文化的演变;发行全国惟一一套社区纪念邮票,将“福文化”的理念传承发扬……
通过这些举措,社区居民不仅改掉了以往的陋习,自觉继承和维护着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自发地开展文化活动为社区锦上添花。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福文化就是我们社区开展各项工作的魂。”张健感慨道。的确,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感受,记者感到,多福社区不是单单利用硬件改造提升社区品质,其文化归属的构建让居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⑤ 社区里评出“种田冠军”
“社区里怎么也评出了‘种田冠军’呢?难道社区里还有农田吗?”听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的社区里评选“种田冠军”时,记者有些困惑。
原来“种田冠军”是用来表彰在社区“责任田党支部”中工作出色的共产党员而设立的称号,“责任田党支部”则是以社区为单位,进一步划分出来的党员带头的群众自治组织。
10月24日,记者一行来到长春市绿园区正阳街道和平社区,住在这里的72岁老人张怀仁,就是一位“种田冠军”。
张怀仁老人所在的和平社区“党支部责任田”,成立于今年4月,现有党员28人。“责任田”负责的区域包括12栋散居居民楼510户共1450人。“责任田”建立前,由于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居民有了事只能“有病乱投医”。开辟了“责任田”后,小区居民有了诉求通道,社区党支部主动承担起帮助居民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的责任,使得许多大小矛盾化解在开端。
采访中记者看到,张怀仁老人把自家客厅改造成了办公室,将自己的家作为开党员小组会和服务群众的场所,随时准备“就地办公”。
张怀仁老人告诉记者,社区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群众的信任也是在良好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来的。比如在“暖房子”工程开工时,居民对更换塑钢窗的优惠政策就心存疑虑,虽说可以改善居住条件,但多出来一笔开支,不免让居民望而却步。而这时,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挨家挨户宣传做工作。为了找到最物美价廉的塑钢窗,张怀仁老人带领居民代表跑了十几家公司,了解产品质量和价格。最终天正塑钢窗厂被党支部为民办实事的行为感动,开出了批发价格,所有住户统一定做、统一安装,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价格。
据统计,截至目前,和平社区“责任田党支部”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条,解决各类问题30余件。用张怀仁老人自己的话说,那就是“组织给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发挥余热的机会,我们就一定要把组织交给的工作做好。”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在长春市绿园区除了“责任田党支部”外,还有更小的自治单元,那是以居民楼栋为单位,以党员为核心服务群众的“党员中心户”。随即,记者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绿园区春城街道旺达社区探个究竟。
一到社区门口,记者就被两旁的黑板报所吸引,上面张贴着各种信息,诸如社会新闻、法制园地、好人好事、告知栏等等。据现任负责编排黑板报内容的居民王训军介绍,两面墙壁板报的规模加起来有27平方米,板报创始人是小区优秀的“党员中心户”郑祥。从1997年创办至今,黑板报在郑祥和王训军两代人的手中共刊出了1000多期。
来到郑祥老人家中,老人告诉记者,创建社区黑板报就是用来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让居民们的精神生活不那么乏味。“没啥大不了。”老人乐呵地说。
2009年,郑老被选为旺达社区党员中心户后,促使他更要在有生之年再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他在家中成立了双职工子女托管站,义务接送双职工家庭子女上下学,并且趁着身体硬朗,组织了6名老伙计成立了治安巡逻队。
现今,整个绿园区75个社区和村共划分了554块“责任田”,设立了2027个党员中心户,利用党员的群众基础优势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拉开了新一轮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序幕。
⑥ 居民喜欢和民警网聊
“实华园1-1和1-2号房子一直空着,是一沈阳朋友的,我这有电话号,给你发到警民联系箱里了,有什么需要登记的,你给他打电话吧。”
“我在石油所有两处房子,这几年在外地发展,房子一直空着,偶然的机会看见你的网上警务室,办得不错,如果需要登记,就给我打电话吧。”
这些信息都是在去年进行人口普查时,辽宁省锦州市公安局古塔分局社区民警孙东莲通过网上警务室收集到的。像这样的信息,当时一个月内就收集了上百条,根据这些线索民警们登记了56户空挂户和14户暂住户。
“现在网上警务室已经成为辅助我们日常警务工作的一部分。”孙东莲介绍,最初,孙东莲用qq群和博客的形式辅助工作,这使得她利用居民在网上提供的线索破获了一起自行车盗窃案,而在向上级汇报中,用网络辅助工作的形式也得到了市局领导的肯定。于是,2010年3月,在锦州市政府网站的平台下,成立了敬南警务区网上警务室。
“运用网上社区警务室,法制信息和社区通知可以非常及时地在相应模块里发布,比使用博客更新,也来得更快、更专业了。”谈到网上警务室的特色,孙东莲自豪地说。
虽然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诸如“公安微博”、“警民qq群”等网络服务管理模式,但孙东莲觉得自己的网上社区警务室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性和专业性。
先说安全性。区别于qq和博客的后台不受控制,网上警务室的后台由锦州市公安局自己操控,有技术人员进行后台维护。利用政府服务器,使一些涉密信息和破案线索更加安全。其页面上提供破案线索的“110信箱”和民生咨询的“警民联系箱”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这两个栏目均要求实名留言并填写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在“110信箱”内提供案件线索的,还必须填写家庭住址。
再说专业性。网上社区警务室在其页面中共设有12个栏目,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有关治安形势,由警民联系箱、110信箱、治安预报、法制宣传组成;第二类着眼于互动交流,由温情提示、工作交流、防身常识、健身秘籍组成;第三类为服务群众,由社区通知、服务经济、在线咨询、便民服务组成。栏目划分明晰,居民浏览便捷。
自孙东莲的网上社区警务室开通以来,累计发布治安形势预警信息1400余条;向群众传授防范常识500余条;为群众答疑解惑1200余次;救助群众140余次;通过网上申办,为群众办理户口、身份证等事项890人次;采集辖区公共娱乐场所信息、人员信息、案件信息等各类信息12000余条,各种图片2000余张;收集破案线索134条,破获各类案件14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9人;网上化解矛盾纠纷16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