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自主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技术创新联盟 推动产业自主创新
把小舢板打造成联合舰队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赖 薇 实习生 何 阳
图为联盟成员——威高集团的员工在留置针生产线上进行生产。23年前,威高还是一个乡镇小厂,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商,还屡屡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垄断。目前,威高集团共拥有自主专利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0多项。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体温计、听诊器、手术刀、注射器、CT……对于这些医疗器械,我们已不再感到陌生。与药品一样,它们是人们看病就医必不可少的物品,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0余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医改政策实施后,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亟待完善,迫切需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支撑。

虽然近年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以平均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起步晚错过了国际发展的黄金期,研发与创新能力仍较弱。全国现有的1.4万家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还没有一家能与强生等国际巨头相匹敌。

“要在未来残酷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必须大力提升企业实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理想状态不是出现2.8万家企业,而是要把小舢板打造成联合舰队。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坚决推进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姜峰说。2009年6月,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时而生,他成为第一任理事长,开始了任重而道远的开拓之路。

做好产学研的“高参”

记者到联盟采访时,正遇上天津开发区奥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翚来向联盟求助。如何推广自己的发明——微型心电图仪让他直犯愁。“我已经拥有专利技术8年了,但在市场推广上不太顺利。”他无奈地对姜峰说。

李国翚所说的微型心电图仪,是一个类似手机大小的仪器,病人只需轻触键盘,就可以方便地测出心电波形。该产品经过专业机构鉴定,被认为在国际国内均属首创,技术领先。手握“金刚钻”的李国翚却揽不到“瓷器活”,他四处找医院推广,但医院大多不感兴趣。

听到这儿,在医疗器械临床一线工作了12年的姜峰心里有数了。“医院有专业的检测设备,这个产品在医院的用处并不大,你推广的主要方向应定位为家庭急用。”姜峰为李国翚分析:“如果要向家庭推广,产品还需要改进。因为普通老百姓不会读心电图,我建议你与无线电传输系统的专家合作,设计一个心电图自动判读软件,再建立一个服务中心,老百姓在家用仪器测出心电图后,自动将信息传回服务中心,中心立即回复文字诊断,这样就能方便人们在家里做监护治疗了。”姜峰随即安排工作人员为李国翚联系相关公司进行洽谈。

“像李国翚这样来找我们帮忙的企业,每周都有好几家,我们会尽力帮他们出谋划策,也会尽可能发挥联盟的作用为他们寻找合作资源。”姜峰说。

“在推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管燕告诉记者,比如,在帮助高校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时,高校往往定价过高而导致项目流产。“医疗器械类产品需要作用于人体,有些甚至要植入体内,所以审核程序很严格,时间也较长,至少需要一到两年。产品经过批准上市时,市场环境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以前稀缺的产品也许现在市场已经饱和,企业得承担其中的风险,但有些高校不了解市场情况,一开始就定价过高,企业很容易打退堂鼓。”

“其实学校可以先把他们的部分成果但尚未完成的产品介绍给我们。我们帮忙找出适合的企业,组织他们联合研发。企业会告诉高校市场需求在哪,未来项目研究的重点在哪,这样不仅能使研究少走弯路,而且可以让高校更了解市场环境,或许能避免‘要天价’的状况。”管燕建议道。

跨越多行业的创新

医疗器械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最大不同在于跨度极大。从药棉、纱布到彩色超声波诊断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都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包含了数百种门类。联盟的首要任务即是协助科技部制定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显然,全面开花的技术攻关不现实。确定攻关的重点方向,集中力量追赶发达国家,甚至抢占技术的制高点,就成为自主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据姜峰介绍,联盟在草拟的专项规划中明确了高端突破类、量大面广类和应用创新类三个攻关重点,将超导核磁、POCT快速检测仪、新型生物医用导管等产品纳入创新突破口。“专项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经过了企业、科研院所和专家的深入研讨和论证。我们为此召开了100多场研讨会,请教的专家超过200人。”

作为国家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的评审管理参与机构,行业的大跨度也给联盟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比方说,核磁共振和注射器这两个专业门类相差就很大,懂核磁共振的专家不一定了解注射器,所以如何将国家的科技专项资金与最契合的企业项目对接起来,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姜峰说。

针对这一情况,联盟摸索出了一套“企业PK法”:所有企业首先通过联盟的网站申报项目,然后联盟根据项目所代表的技术发展方向,分类邀请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召开PK会。“比如说评某个产品项目,业内做该产品的较大企业都被邀请来参加会议,在会上公开演讲,说明自己的优势。由于在座的都是行家里手,企业无法虚夸,所以最后选出的企业肯定是研发能力比较适合的。”姜峰侃侃而谈。“只有找到了合适的研发载体,关键技术突破的成功率才会高,国家的扶持资金才能用在刀刃上。”

目前,联盟已经协助科技部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医学影像等中高端医疗器械研发”、863计划“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筛选评审工作,涉及资助金额近9亿元。姜峰认为,正是因为在科技部指导下联盟参与了部分国家项目的筛选评审等工作,联盟的管理能力才得以迅速提升,并积累了一批优秀项目和专家团队;而联盟的参与也使这些资助项目更加贴近产业及临床需求,并使更多企业投入到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活动中来。

引资助力行业成长

“在医疗器械行业,很多中小企业并不缺前景颇好的项目,但由于资金短缺,许多项目都夭折了。”联盟科技金融办公室主任付晓建告诉记者,如何资助这些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联盟也在积极实践。他说,单纯依靠政府项目扶持和企业自身融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社会资本之力。此前,这些企业多是依靠银行、创投和风险投资,但由于我国的投资机构对这个新兴行业还不甚了解,容易出现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对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都很不利。

为了探索更适合的金融支持路线,联盟专门成立了科技金融办公室。今年7月,《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联盟提出了以政府资助项目与社会资本直投为主,并以贷款、债券、租赁等多种形式结合为辅的医疗器械产业科技金融发展方向。联盟目前正积极组织业内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在科技部指导下成立业内首个医疗器械产业专项基金。

据了解,联盟正筹备建立一个医疗器械创新示范基地,把其作为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的试验田,不仅尝试新的科技金融模式,还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资助鼓励企业并购,促进产业群的形成。

正如联盟成立时时任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所说:“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成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和产业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两年来,联盟通过扎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成长中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足迹。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