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在陕西杨凌农高会农业展馆大门广场,来自西安金永丰农业生态养殖公司的“关中黑”肉猪展位,吸引了很多前来参观的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大爷看着一头硕大的“黑猪”难掩兴奋:“看到‘关中黑’,让我想起30年前黑猪肉的滋味了。”
据介绍,陕西曾经有三种肉畜非常有名,秦川牛、汉中驴、关中黑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中黑猪已成为该省地方良种资源猪种,获得农业部首批地理标志产品认定,被称为最后的原生态黑猪。传统的“关中黑”不吃饲料,肉质鲜美、独具风味。然而,近10多年来,由于饲养周期长、饲养成本高,关中黑猪曾一度退出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有机养殖的日益重视,陕西农业科研机构和养殖龙头企业合力攻关,以原生态为品牌、肉鲜味美的关中黑猪肉又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
西安金永丰农业生态养殖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普通品种的生猪4个月就能出栏,而关中黑猪需要10个月,体重控制在100公斤左右。这种猪肉主打高端市场,一年限量养殖3000头,黑猪肉最好部位的肉市场价格每斤高达60元,供不应求。”
据介绍,黑猪从小猪长到出栏需要变换不同的生活区,每天吃的是五谷杂粮,喝的是泉水。同时,黑猪除了每天的吃和睡,每天要被赶到运动场上去高速奔跑来增强体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带头人、中国畜牧医学会养猪学会副理事长杨公社教授认为:“科学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是振兴地方名牌的重要举措,老百姓的菜篮子,生态安全是第一。关中黑猪的归来,是生态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必然结果。”
杨公社教授告诉记者,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西农大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重点开展了西北地区畜禽优良地方品种的普查和选育工作。他希望,能够以关中黑猪重返餐桌为契机,借鉴先进养殖和经营模式,把陕西的秦川牛、汉中驴、关中黑猪做大做强。
据陕西省畜牧局局长杨黎旭介绍,陕西省于2009年开始整体推进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目前,洛川等3县已建成规模化养猪场(小区)528个、万头示范村104个、百头以上规模化示范户4042个,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长了291%、304%和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