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旅游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沾化
“金十字”撑起文化旅游新格局
文/陈方明

金秋时节,50万亩沾化冬枣飘香。走进“中国冬枣之乡”山东省沾化县,苍翠的枣树上挂满了大冬枣,煞是好看。仅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前来采摘观光的京津唐等周边游客就多达30多万人次,尽管枣园里采摘冬枣要比市场价格每公斤高出10元以上,游客仍争相购买。

其实在山东沾化,吸引游客的不只是“原产地”保护的沾化冬枣,如今的沾化,已拥有“古城文化、冬枣文化、湿地文化、滨海文化、红色文化”五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了文化旅游的“金十字”框架。

近年来,山东省沾化县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建设,通过繁荣地方文化,增强县域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沾化县委、县政府“开拓新思维、谋划新发展”的新起点。

“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一个区域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并不断兴盛崛起,不仅要靠经济发展,更要靠独特的文化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沾化县委书记贾善银说。

为此,沾化县立足于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根据当地工农业生产实际,确定了“一纵一横、分区布点、点线合璧”的总体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横轴”的西部恢复发展了古城文化、红色文化,中部发展冬枣文化,东部发展湿地文化;“纵轴”的南部发展航空文化游,中部发展具有枣园特色的河港城市文化,北部发展滨海文化。横、纵两轴交叠形成的“十字”框架,使各大文化旅游板块既独具特色,又“血脉贯通”,构建了完整的生态文化旅游格局。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处在“黄蓝”两大战略叠加区和主战场的沾化县,将通过构建起覆盖全县的生态文化旅游框架,进一步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各方力量,打造沾化生态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文/陈方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