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晋 白海星 文 晶
“我以前是搞外贸的,2005年到安徽出版集团后,首先跟员工谈的就是发展。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改革后的保障问题。我认为,事业单位没改革之前的各种待遇是‘陷阱’而不是‘馅饼’,很多人留恋这些所谓的待遇,不知道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第二,如何让文化事业单位的人闯市场。不能一下子把他推到大海里去,否则不要说游泳,看见海估计就犯晕了。”谈到文化体制改革,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亚非感触颇深。他认为,文化体制改革不是简单地将文化单位推向市场,而要给它一个内生动力,强身健体才行。
为了推进改革,集团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并进行全员MBA培训。王亚非说,“当时仓库里存了很多书,有人认为是资产,在我看来就是负债。出版企业的现金流不错,但存在银行里钱是流动不起来的。因此,这些年集团进行了并购、入股等资本运营,为的就是把资金盘活。”
赚到钱后做什么?做强主业。改制后,集团给所有出版社注资到2000万元,让它们强身健体进入市场。同时,加大投入,做精品书。目前,该集团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博物馆合作,占有高端资源,修复整理中国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未来的出版资源。王亚非告诉记者,企业搞多元经营,做强主业,就像用卖酱油赚的钱去生产醋,醋不一定赚钱,但醋可以创出品牌。安徽出版集团是全国第一家成立集团就完成改制的企业,成立之初搞的“头脑风暴”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今年5月起又搞了第二次“头脑风暴”,建立价值体系,提升产品价值。通过“头脑风暴”,让大家“一身是劲,浑身是汗,一心想着怎么干”。
企业发展中,一定要有战略思维。安徽出版集团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要有投资,要讲究投资收益率,“战略决定成败,产业成就主业”。
就业内不少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现象,王亚非认为,新技术有很多促进作用,但还没到新技术完全替代传统出版的时候,新技术盈利模式也还不成熟。“数字出版分三类,1.0的增值服务,就是把图书的电子版交给移动、汉王等各种载体,这是个稳当的收入;2.0的就是网络写作,网上出书,这个我们也在做,收入不高,风险也不大;现在我们重点抓的是3.0的互动阅读。这方面主要做幼儿产品和国学解读等。”王亚非说。
近年来,安徽出版集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年贸易额达5亿美元。他们“走出去”有几种方式,一是版权贸易,二是合作出版,三是实物出口,四是文化装备产品出口,包括数字产品、纸张、纸浆等,五是在海外建立基地。由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漫游公司自主研发的《魔术笔记》数字版已在苹果官方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上线,集团专设“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定向重点资助,打造了《虹猫蓝兔七侠传》、《中国人的民俗世界》、《孙子兵法》和漫画版《三国演义》等一批优秀外向型图书。
2005年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之初,集团销售收入在8亿元左右,去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9.54亿元,5年风雨兼程,打造出一个有实力的出版集团。通过“做强主业、做大产业”,集团形成了围绕文化产业的外经贸、医药、酒店、旅游、文化置业等板块,各板块综合效益显著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