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雪域高原播撒大爱
——记援藏干部的榜样周广智
周广智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生活困难的藏族群众。 新华社记者 觉 果摄

周广智,一位从发达地区志愿来援藏的县委书记。他牢记使命,无私奉献;创新理念,谋求发展——一切为了曲水的发展进步、百姓的幸福安康。

信念——

“到了西藏,才知道发展意味着什么”

援藏前,周广智在江苏省泰州市工作,从没到过西藏,更不晓得有一个叫曲水的小县。尽管对这个自己将要工作至少3年的地方进行过种种想象,但当身处曲水时,现实还是让周广智吃了一惊:全县仅有人口3.5万,年财政收入更只有区区850万元。

跑基层,访群众,听汇报,理思路……在曲水当县委书记的头一个月,周广智就在高原反应与高强度工作交替中度过了。跑遍了全县五乡一镇和部分村户,晒黑了脸,记满了流水账,摸清了“家底”。

周广智将目光投向了曲水连片的大棚。曲水县原有300多座大棚,大多由政府投资建设,供当地农牧民免费使用,可真正用大棚种经济作物的却寥寥无几。

对于大棚、设施农业这些新鲜事物,既需要技术,又要耗时间,祖祖辈辈靠种青稞过来的曲水老百姓自然难以接受。

既然当地人不愿意尝试,那就去外面请人,弄出个榜样给大家看。周广智利用冬天回乡休假的机会,奔波于江浙一带,一靠优惠政策,二靠各方帮助,终于引来了浙江商人俞国庆。

俞国庆种大棚赚得盆满钵满,周边村镇的百姓再也坐不住了。这时,周广智给了俞国庆一个硬任务:“你是我请来的,要毫无保留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带动他们一起致富。”

曲水许多农牧民逐渐靠大棚富了起来。在南木乡,608个高效节能温室整齐排列,建成了曲水县的西瓜基地。

“农业搞好了,老百姓小富即安可以,要让曲水全县富起来,非上工业不可。”周广智于是又在县城边上的一片空地上开辟了又一个“战场”。

2008年,周广智提出大园区发展思路,将曲水县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和聂当工业园区合并为雅江工业园区。两园并作一园,面积扩大至2.4平方公里,便于统一招商和管理。

园区有了,但现实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使招商引资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靠优惠政策的吸引,一些企业会来这里投资建厂。可要留住他们,非用真情真意不可。”周广智深知在曲水搞工业的难处。

“如果没有周书记,我们公司早就关门了。”每次说到周广智,入驻园区的西藏金哈达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扎西总是很激动。原来,这家公司成立后,生产批件一直未获批复,只能靠贴牌生产勉强维持。周广智来到曲水得知情况后,亲自帮助这家企业跑批件,最终获得了藏药研发资格,生产和销售由此步入正轨。

让周广智欣慰的是,今天的雅江工业园区已迅速崛起,成片入驻的65家企业与县城连为一体,这座小县由此诞生出令周边几个县艳羡不已的产业集群。

而让曲水县人民感到振奋和骄傲的是一组漂亮的数字——2010年,曲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302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工业总产值4.2亿元,财政收入2274万元,全都是2006年的两倍以上。

关爱——

“对领导干部来说,群众冷暖永远是大事”

怎么样让百姓忙起来、富起来,一直是周广智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这几年,地势平坦的几个乡通过搞设施农业,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可地势较高的茶巴拉乡、达嘎乡却不具备搞设施农业的条件。

“都是曲水的兄弟姐妹,不能有的穷,有的富,要一碗水端平。”周广智想。

有一段时间,一到周末,周广智就叫上司机其加,专门去茶巴拉和达嘎。

实地探访,咨询专家,周广智为两个乡开出了“药方”——种植土豆。

当地人对此很是纳闷:“我们一直种青稞、小麦,哪会种土豆啊?”周广智的理由却很充分:“茶巴拉和达嘎都是沙质土,种土豆产量高,每亩收入可以达到青稞的几倍。”

老百姓不相信,周广智就做起来给他们看。他找了一片试验田,收获时节亲自参与采挖、过秤,最后算账给农户看。

达嘎乡色达村格龙一家看明白了这笔账——以前种青稞亩产几百斤,种土豆亩产最高能达到7000斤,两种作物收购价格差不多,收入肯定能翻上好几倍。

第二年,格龙家的8亩地全部种上了土豆,当年每亩的纯收入有3000多元。格龙说:“周书记真是替我们老百姓着想,有这样的书记,真是曲水的福分。”

达嘎乡党委书记色珠告诉记者:“现在全乡有1.5万亩土地,土豆种植面积达到9300亩,去年仅种土豆,全乡人均就增收2600元。”

周广智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对领导干部来说,群众冷暖永远是大事。”

坚守——

“留下是为了让曲水的发展基础更扎实,让藏族群众早点过上好日子”

留下,还是离开?

2010年7月,3年援藏期满,是回到工作生活环境优越的江苏,还是继续坚守在青藏高原?是回到日思夜想的亲人身边,还是继续带领藏族同胞过上好日子?这样的问题,一度让周广智陷入纠结当中。

他想起3年前,组织确定他到曲水援藏时,瘫痪在床的老母亲跟他说:“儿子你放心去,把工作搞好,我还有家里其他人照顾。”

他仍深深记得,刚踏上曲水这片土地时,迎接他的是洁白的哈达和醇香的美酒,还有一张张真诚而充满期盼的笑脸。

决定,在刹那间完成,且义无反顾。周广智选择留在曲水,再干3年。

周广智说:“留下是为了进一步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使曲水的发展更具科学性和连续性,让曲水的发展基础更扎实,让藏族群众早点过上好日子。”

周广智和曲水群众越来越亲近了,越来越像曲水人了。可群众也心疼地发现,周书记和来的时候相比,面容苍老了,皮肤黑了,白头发多了。

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周广智经常头痛失眠。去年10月,他得了肺炎,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但他放不下工作,一天也没有住院。

整整10天,他每天中午和晚上下班后到县医院输液,输完液便回到办公室坚持工作。同事们看到他难受的样子,都劝他到内地休养一段时间,但是他坚决不肯。这次患病让周广智元气大伤,身体大不如前。

今年已经46岁的周广智就像个陀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按规定,援藏干部四年援藏该有8个月的假期,可周广智加在一起只休息了80多天。”江苏省第六批援藏干部领队、拉萨市委常务副书记焦建俊告诉记者。

坚守,是周广智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不变的信念。“西藏在我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援藏是我最大的心愿,就年龄而言,这次援藏也是我最后的机会。如果组织上能批准我的请求,我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西藏曲水人民满意,为泰州干部争光。”

这是2007年5月9日周广智写给江苏省泰州市委组织部的援藏申请书。语言虽然平实无华,但字句之间却透露出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勇于争先的精神光芒。

有一种态度叫坚守;

有一种性格叫执着;

有一种人生叫追求;

有一种情怀叫大爱无疆!

周广智正是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为了曲水这方热土上各族百姓的福祉而不懈追求,把无疆大爱倾情播撒在雪域高原!

文/新华社记者 杨三军 赵 超 郭奔胜

(据新华社拉萨11月1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