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汽车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用发动机行业应继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访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
文/本报记者 常艳军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在选择一辆汽车的时候,很多人首先问的就是“这辆车的发动机怎么样”?所以,不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提高竞争力都选择强“芯”,而且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也必须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那么,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该如何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此,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

记者:目前,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葛红:近年来,在整车市场的带动下,车用发动机产量大幅上扬,从2000年的181.5万台增长到2010年的1690.95万台。而且,车用发动机企业不仅在产量和生产规模上增长较快,其产品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大型龙头企业的工艺和装备水平已被公认为国际一流。

在“十一五”期间,车用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在资本结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经营要素结构等方面优化及创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尤为可喜的是,车用发动机零部件行业中的燃油系统、增压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开始打破国外跨国集团长期垄断我国市场的局面。

记者:可以看出,我国车用发动机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目前看,还存在哪些发展瓶颈呢?

葛红:长期以来,车用发动机及零部件行业由于在产品体系中的价值地位所限,始终处于被动发展和边缘支持的状态,此种状态导致该行业与配套主机的同步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和影响。虽然在“十一五”期间,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全行业在产品设计和现代化管理方面,较普遍采用了现代工程开发和设计技术,一些企业已经与配套主机企业实施了“协同设计”,但还远远不够。

同时,更高要求的技术法规和排放法规给车用发动机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我国车用发动机的技术来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十一五”期间,我国车用发动机企业相继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发动机产品,这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速发展的标志之一。但也要看到车用发动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所欠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依然较为薄弱,关键功能零部件和基础工艺还比较落后。再有就是高水平技术人才的不足,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给车用发动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记者:您认为今后车用发动机行业该主要从哪些方面继续提升?

葛红:车用发动机行业要紧紧围绕汽车工业“十二五”由大到强的发展目标,在满足汽车工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加快和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

首先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加大行业重组整合力度,培育若干个规模大、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发动机与配套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与整合,促进主机企业间和相关产业之间多种方式的合作;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次是要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的目标。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车用发动机行业应以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重点发展技术水平高、性能优良、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现代发动机产品,培育自主品牌,实现产品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跨越。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