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传统美德为新商业文明注入营养
韩 霁

每一个老字号都是一个品牌传奇,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而其中有关诚信的内容总是最打动人的部分。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一把大火把大栅栏烧得面目全非,享有盛誉的瑞蚨祥遭到严重破坏,店里所有账目和货品化为灰烬,损失惨重。这样的打击无异于灭顶之灾。掌门人选择了在废墟上重建瑞蚨祥,并向社会郑重承诺:凡瑞蚨祥所欠客户的款项一律归还;凡客户所欠的钱物均一笔勾销。虽然这么做将使本已遭受重创的瑞蚨祥承受更大的损失。不久后,瑞蚨祥重张开业了,凭着信誉至上、品质上乘的口碑,再次将消费者牢牢地吸引到自己身边,品牌就此获得重生。

中国商人从不缺乏诚信的素养和品格,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诚信为本”的义商。“徽商”代表人物舒遵刚秉承着“今之以狡诈求生财者,自塞其源也”的操守获得了成功;开创了中国第一家信用机构的“日升昌票号”掌门人雷履泰,宁可失利也“不肯失信于人”,在那个时代,其业务能够遍布全国乃至国外,凭的就是信誉。

在中国传统的商业伦理中,诚信一直被视为从商之本,立业之基。管子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大意是说不论从事商、工、农、政哪一种行业,都要讲诚信,否则,就不要以此谋生。足见良好的声誉也是生存发展之本。

讲诚信是中华商业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回顾我国古老的商业文明,会发现无论在哪个时代,诚实守信一直都是必须遵守的起码准则——无论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古训,还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承诺;无论是在城市中心,还是乡野集市,“诚信”都是最重要的法则,并内化为传统商业文化的内核与基因,历久不衰。

我们倡导商业诚信,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深厚的根基和旺盛的生命力。今天,“茶马古道”中的马帮足迹依稀可辨,古“丝绸之路”的驼铃音犹在耳,大运河码头上桅杆如林的景象尚未远去,“晋商”、“徽商”的传奇故事还在口口相传……辉煌的商业文明所孕育的丰厚精神财富,依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价值取向。

然而,当商业文明发展到现代社会,当我们对商业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赖时,商业诚信却在一个又一个的失信“门”之后亮起红灯,难道诚信作为道德约束在市场经济中日渐式微?

当“熟人社会”被“生人社会”取代,“传统商业”过渡到“现代商业”,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商业活动靠道德约束的机制已经不够,必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信用制度体系,并让其成为悬在每个社会成员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将“传统诚信”进化为“现代诚信”,并将其熔铸在新商业文明的精髓之中。只有在完善的现代诚信体系中,社会成员才会自觉重拾诚信美德,传统文化也必将会为新商业文明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