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指数延伸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1年三季度中经化工产业景气指数报告解读
经济效益改善推动行业景气走高
解读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赵俊贵
中化化肥正在加大与分销网络相匹配的国内物流体系建设。(中化化肥供图)

核心提示

三季度,我国化工产业经济运行平稳,生产虽持续回落,企业效益却持续较快增长,价格也维持在高位运行。与此同时,化工产业效益指标增速明显高于产量指标增速的发展态势,表明化工产业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四季度,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我国化工产业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比较突出,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调整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景气高位运行 效益持续改善

据中经化工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1年三季度,中经化工产业景气指数为103.4点,较上季度上升0.6点,延续二季度以来的高位攀升趋势,并创出历史新高。三季度,中经化工产业预警指数为123.3点,继续在“黄灯区”运行,表现出行业运行仍处于相对偏热状态。

自2010年一季度开始,化工产业景气指数重回100点以上,此后不断攀升,且预警指数持续偏热。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复苏遇阻,国内经济增长逐季减速的形势下,化工产业景气指数前三个季度普遍高于去年,并保持稳步升势,表明当前我国国内化工行业自主性增长能力明显增强,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价格较快上涨,效益明显改善,是推动本轮行业景气走高的突出特征。2011年前三季度,化工行业利润、税收、销售收入指标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效益好转刺激企业招工增加,从业人员数量稳步提高。另一方面,行业生产指数的不断回落,则表明化工行业过去单纯依靠产量扩张的粗放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行业景气周期呈现出主要依靠企业经济效益改善、行业增长质量提高推动而非简单的数量规模推动的特征。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总体在80美元/桶附近波动。研究表明,油价在这一区域波动时,化工产品的价格传导能力最强,且效益最好。此外,由于受之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前两年国际石油化工及大宗化工原材料产品的产能投资明显下滑,但市场对化工品的需求则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较快恢复,这就使得全球化工品供需形势总体趋好,产品价格上涨支撑增强。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东、南美、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不少大型石化和化工项目被取消或推迟建设,使得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有所减弱,进而提高国内化工企业的议价能力。另外,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加之受成本快速上涨的影响,化工行业自身兼并重组及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国内化工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总体有所改善,行业议价和成本转嫁能力得到增强。

需求增速减缓

市场压力加大

中经化工产业预警指数显示,三季度化工产业共有3个指标灯号发生变化。其中,“化工产业生产合成指数”和“化工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逆转)”两项指标均由“绿灯”下降至“浅蓝灯”;三季度化工产业生产合成指数为98.8点,较上季度下降0.3点,与此同时,化工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上升22.7%,同比增速较上季度上升0.9个百分点。具体分析来看,在行业生产增速放缓的同时,行业产成品库存反而上升,这表明行业去库存化进行缓慢,市场实际需求增速有所减缓。三季度,国家为控制物价、稳定房地产市场等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国内经济增速适度减缓,国际经济在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影响下,复苏艰难。受宏观经济环境不佳的影响,三季度化工行业需求增长减速,并拉低多数产品价格出现环比下降。

9月份化工产品价格跟踪显示,市场跌多涨少,“金九”行情未能如期出现。为应对需求下滑的情况,不少企业采用限产、检修等手段适当减少市场供应量。

化工相关产品涉及人们吃穿住行,与诸如房地产、汽车、纺织服装、农业等行业联系紧密,也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因此预计四季度化工市场总体行情仍难见好转。另外,中间贸易商在化工品的价格走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价格在上涨过程中,贸易商会增加库存,放大需求,而价格出现下滑迹象时,贸易商则会加紧出货。由于当前贸易商看淡后市,也将对后期化工产品的价格形成压力。

此外,化工行业中不少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当价格上涨、需求旺盛时,市场往往忽略了过剩产能,也会出现相关企业加码投资、盲目上项目的现象。但还需看到,在行业不景气时,产能过剩导致开工率偏低和亏损的情况较为突出。以PVC(聚氯乙烯)行业为例,尽管淘汰落后产能和电价上调导致三季度电石价格上涨,但是PVC开工率没有明显改善,反而使得行业亏损更加严重。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力保出口平稳增长

据中经化工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经初步季节调整,2011年三季度化工产业出口额同比增长33.7%,同比增速较上季度下降6.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低近10个百分点,增速呈放缓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欧美市场需求不振且短期复苏不畅,我国化工企业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比重明显上升。但同时,由于我国与发展中国家间化工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往往雷同,因此,出口也容易受到相关贸易国的抵制,并导致贸易摩擦大量增加。据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涉华贸易摩擦统计数据显示,1至8月,各国涉华贸易摩擦案件共70余起,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涉华贸易摩擦案件就有40余起,占了一半还多。发展中国家涉华案件中,涉及化工相关领域的达16起。从数量上看,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涉华化工贸易摩擦相当于去年全年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总数。最近的几起贸易摩擦事件,如7月26日印度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聚氯乙烯树脂征收反倾销税,8月5日印度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甲醛次硫酸氢钠延长征收反倾销税,8月8日泰国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摩托车用橡胶制品开展反倾销调查等,相关贸易摩擦事件及反倾销案件的增多,也显示出我国化工出口产品急需升级的现状。

针对与发展中国家化工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新情况,首先,企业应改变思想观念,不能因为存在摩擦就放弃新的市场,从而再现“扩大产能-出口-遭遇摩擦-转战市场-再遇摩擦”的恶性循环。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应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应对摩擦。对于频繁制造贸易摩擦的国家,相关部门应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避免和回应,尽可能为企业应诉争取一个较为公平有利的环境。再有,调整产品结构,寻求差异化发展途径,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尽量避免摩擦发生。长期以来,我国化工产品都面临着档次低、附加值低,以及生产过程不利于环境保护等问题,长远来看,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应成为相关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最后,应积极鼓励我国企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我国经济摩擦比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战略性直接投资,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缓解贸易摩擦。

(本报记者 暴媛媛整理)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