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站立转型发展新潮头
祝 华

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坚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紧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契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吸纳、集聚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在更高层次、更新领域强势推进城乡转型升级。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第一,扬长展优,抢占产业转型的制高点。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重要抓手,按照“大项目-企业群-产业链-产业基地”的思路,主攻大投入,强攻大项目,引进光电、机电、新能源汽车、服务外包等一批能够带来“裂变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拉长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撑,努力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胶州制造”向“胶州创造”转变。

第二,抢抓机遇,实现城乡统筹布局的大跨越。加大投入,全力建设以胶州湾产业新区、少海新城、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为主体的三大发展平台,吸引和承接东方之光科技、中信地产、中铁联集等一批高端产业链、高端城市综合体、高端商贸物流业项目,形成产业与新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围绕“青岛特色新区”的新定位,坚持“建新城、疏老城”的城市改造思路,全面拉开城市总体框架建设。在提升城市品质上下功夫,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三河”整治工程,使城市水系将新老城区、少海新城、产业新区融为一体,形成“河—湖—海”层次递进的连绵水系,构成区域协调、绿色生态、主题鲜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

第三,突出民生,全力提高惠民质效。区域发展的落脚点在改善民生,必须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民生重于一切”的工作方针,从群众受益最直接的地方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切实解决保障民生的现实问题。坚定不移“帮民富”,千方百计“促民享”,全力以赴“保民安”。

第四,创新机制,提升城乡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紧紧围绕城乡转型发展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切实加强和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一是提升城乡党建联建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二是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以打造“阳光组织”为重点,改革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在村级组织和村党员干部中,实施以工作责任制、履职承诺制、过错问责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管理;三是加快推进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基层干部选任机制,创新干部教育方式和渠道,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者系中共胶州市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