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死不了花”扎根赞皇深山13年
9月28日,在河北省赞皇县胡家庵小学,张瑞峰在给学生们上课。 新华社记者 王 民摄

据新华社石家庄9月28日电 (记者李柯勇 齐雷杰) 仲秋时节,沿着太行山区蜿蜒的山间公路曲折西行,记者前往河北赞皇探访读书的山里娃娃。在一个小山村,我们听到了一对夫妻教师坚守深山小学13年的故事。

只有600多口人的花木村深藏在山坳里。村民指着两间老旧的平房说:“这就是张瑞峰、张智乔两口子教书的教室。”一间不足10平方米、被一张木床和两张木桌挤得满满当当的小屋,曾是他们的办公室兼卧室。对面一间更小、更黑的屋子则是厨房兼“餐厅”。

淳朴村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人好,教得好,孩子们多亏了他们。”

赞皇是贫困县,而村名充满诗意的花木村更是穷乡僻壤。13年来,有六七位老师来这里工作过,有的只呆了3个月,最长的呆了两年。唯有这对夫妻,自从1998年来到这个教学点,就像回家一样留了下来。

今年,石家庄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8000山里娃下山读书。这两位张老师也带着花木村20多名学生,转到几公里外的胡家庵联办小学教书。

几经辗转,记者见到了这对夫妻。这是两个质朴而开朗的人,对记者的追问有些惊讶:“我们自己都没多想,忽然就发现已经过去了13年。”

其实,真实的故事远没有他们笑谈中那么轻松。当年初到花木村时,他们被眼前的艰苦条件震惊了:宿舍门窗上连块玻璃都没有,水泥黑板上坑坑洼洼,砖头垒成的讲台快塌了,墙都是湿的,一按一个坑。没有教学器材,上珠算课只好把一段段高粱秆儿穿起来,做成简易的小算盘。

他们也想走。张瑞峰说:“窝在这里还不如出去打工呢!”是村民和孩子们期盼的眼神让他们留了下来。

“我们狠不下心走,走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张智乔说。

相处久了,村民把他们当成了家里人。每逢红白喜事,都请他们去记份子钱。有位大娘主动帮他们照顾孩子。村干部说:“要不给你们批一块房基地,你们就在这里盖房吧?”

2008年,他们又一次面对去留的选择。他们的女儿在花木村小学读完四年级,要到院头镇读五年级,哭闹着要爸爸妈妈陪她一起去上学。院头镇学区领导一直欣赏这对夫妻,早就想把他们调到镇上教书。看着女儿哭红的眼睛,张瑞峰两口子心都碎了。最终,两人还是选择了坚守:“山里那么多孩子更需要我们。”

如今,他们和孩子们一起离开了那条山沟,搬进了山外的新校舍,可是条件依然艰苦。记者看到,他们的新宿舍是一间旧教室截出来的,没有电器,家具只有两张单人床拼成的一个床铺,一边低一边高。可是在墙上,张瑞峰却用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家”字。他说:“学校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在幽深的太行山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简陋的深山小学正在成为历史,而张家夫妻的故事却留在了百姓心间。花木村教学点大部分已人去屋空,唯有他们当年种下的花木郁郁葱葱,其中有一种矮小的花生命力特别顽强,往往折断晒蔫了还能插活,每到春夏就开出红色、黄色的鲜艳花朵,人们叫它“死不了”。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