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是爱书人的节日,上海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两场展会在捧出阅读盛宴的同时也捧热了数字阅读。两场展会,数字出版展区都吸引了阵容庞大的产业链供应商;而与火热的传统图书展区相比,数字出版展区现场则要冷清许多——如果前者之热是市场的力量,后者则更多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反映。当供给与需求出现不协调时,未来市场的方向又在哪里?
前景与前途之辩
数字出版在国际上已经被证明是代表出版业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在我国市场却像个早产的婴儿,前途未卜。
8月中旬开幕的上海书展,数字出版馆面积比上届增加了46%;而15天后开幕的北京图博会数字出版展区从上一届的2000平方米,拓展为1.3万平方米。
一南一北两场书展,数字出版展区争相扩容是否预示着数字出版产业正“欣欣向荣”?而实际上,相比各家纸质出版物主题馆人挤人的火爆场面,在数字出版馆驻足体验的人并不多。
“传统出版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出版转型,但是数字出版时代尚未真正到来。”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吴伟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国际四大图书版权交易会之一的北京图博会,却几乎听闻不到有国产数字版权输出的案例。
吴伟进一步解释说:“去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然而手机出版和游戏、广告这三块内容所占比例占90%以上,真正的数字出版所占比例还不到10%。从这个角度讲,还不能说中国数字出版的时代已经来临。”
但无论是读者还是出版界,都达成了共识,数字出版将是出版业发展的未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图书数字化程度已达到80%,无论是在纸质上还是在网络上,作家都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
相比之下,我国无论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还是在阅读器软硬件水平上都与美国相当,为什么我们的数字出版产业却还落后这么多?
我国的数字出版为什么不能快速发展,关键是数字出版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我国在数字出版方面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盛大文学网站给作家的数字稿酬是2分钱每千字,可是不到半天,这篇文章就会被其他论坛或相关网站贴到论坛里供读者免费阅读。”吴伟说,“大量的资金投入却没有产出,导致数字出版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另外,数字标准尚未统一也是阻碍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浅阅读与深阅读之辩
数字阅读被认为是浅阅读形式,难以达到陶冶情操的高立意。但归根结底,阅读的深浅跟数字化没有关系,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是不是好内容。
“网络阅读、手机阅读,那都只能是一种浅层化的娱乐,算不上真正阅读。”在上海书展上,一位老人在听到相关作家对数字阅读的批判时,转身对同行的孙子说:“听到没有,专家都说了数字阅读是浅阅读,以后不要在网络上看书了。”
数字阅读的浅层化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对阅读本身造成了伤害。有观点认为,数字阅读容易陷入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这种阅读习惯将致使思维能力弱化,最终导致文化底蕴散失。
但相对于纸质书阅读率的连年下跌,数字阅读率却在日益增长的现实,有关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人有数字阅读习惯,数字阅读人群比互联网用户数还要高些。
“现在出版社很急,作家也急啊,没人买我们的书怎么办?他们急着要去占领数字市场,这没错,但关键要看你是用什么内容去占领,实际上这跟数字化没关系,内容好的话用什么方式都可以。”在上海书展上,著名作家周国平说。
在书展现场,一位读者用苹果iPad2打开了一本《孙子兵法》,页面上不仅有对原著文言文的对比解析,还有生动的flash 动漫,既通俗易懂,又寓教于乐。看来,数字阅读并不全是浅阅读,同样也能带给读者沉浸式的深阅读。
要避免数字阅读可能带来的浅阅读倾向,将信息化为知识,将碎片化为体系,则需要解决数字出版内容滞后、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在硬件开发上不断创新。
身处在知识飞速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手中的书本是什么形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取精神上的给养。上海书展上发布的相关网络问卷调查就佐证了这一点:在5089位受访者中,“既读电子书,也读纸质书”的读者占到6成以上(截至2011年7月8日)。而单选纸质书与电子书的读者则大致持平,仅为15%左右。
周国平认为,传统出版业应该好好利用媒介推动和支持传统出版,媒介毕竟只是媒介,网络时代,依然是内容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