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西新跨越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叙友情 谋合作 话商机 促发展
——写在“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暨签约仪式”开幕之际
福建省已经建立起便捷的大交通网络。 祝敏松摄

本报记者 石 伟

7月的上海,正值酷暑高温。与东方明珠相邻而居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内却是凉风习习,舒爽宜人。7月25日,“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投资恳谈会”在这里举行。来自福建省的各级政府领导以及长三角和周边省市、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等全国各地的400多名民营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商福建发展大计,共谋海西腾飞商机。福建省省长苏树林在致辞中说,“走亲戚”就是拜访上海、学习上海,承接上海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实现错位合作;“招女婿”就是诚邀更多民营企业入驻福建,在福建干事创业,发展壮大;“办嫁妆”就是充分听取企业家意见,商谈合作发展条件,商定落实优惠政策;“送新房”就是推介产业项目,赠送发展平台。苏树林形象的表述引来台下阵阵会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海西:蓄势扬帆现商机

如果说7月上海的恳谈会是出场热身,那么今天在福州开幕的“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便是一场民营企业海西竞逐的大赛。

近年来,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正面临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的要求。今年3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加快海西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总结推广了以晋江经验为引领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关于营造优良环境提供良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有效增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480.3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与此同时,加快福建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形成。已有53个国家部门出台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赋予福建先行先试政策,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支持,15家央属企业与福建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苏树林说,我国民营企业发源于民间,成长于市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创造社会财富的活水源头。福建既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民营企业也为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在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于晋江市召开的总结推广晋江民营企业发展经验的会议上,福建的各级领导一致认为民营企业家的突出特点是会识“天象”、会看“风水”,敢走“夜路”、敢闯“激流”。会识“天象”,就是善于发现并抓住市场机遇,加快发展;会看“风水”,就是善于利用优势,做大做强;敢走“夜路”,就是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担当;敢闯“激流”,就是勇于迎接新的挑战,爱拼善赢。

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三湾引领、两带支撑、十区承载”的产业布局,突出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大集群,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全力推进海西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推动项目落地开花的措施,力争到201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3000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5%。一是加快发展大企业大集群。突出项目带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基地)。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1.1万亿元,年均增长15%。四是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其中,汽车工业产值达2000亿元,年均增长21%;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33%;工程机械业实现产值800亿元,年均增长30%;电工电器实现产值2300亿元,年均增长20%。五是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重点培育壮大计算机和网络、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新型显示、数字视听、LED和光伏等产业集群。六是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其中,纺服业实现产值5000亿元,年均增长14%;制鞋业产值3200亿元,年均增长12%;食品工业产值5000亿元,年均增长18%;造纸工业产值800亿元,年均增长9%;塑料制品加工业产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9%。七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物流以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管理咨询、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挥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服务支撑作用,力争“十二五”期间物流设施投资达12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扶持20家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将物流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围绕海西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重点,加大实施项目带动,重点突出项目策划、洽谈对接、落地建设,建立并完善了以下项目工作机制。一是项目策划对接机制。着力在产业链填平、补齐、延伸、配套中策划项目、对接项目,重点突出石化、不锈钢、铜、铝加工,稀土、汽车、工程机械、电工电器、计算机及网络、移动通信、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LED、纺织服装等14条产业链,积极指导推进各设区市启动项目招商推介、洽谈和对接工作。二是项目预审快批机制。围绕海西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已梳理57个产业园区(基地)招商项目225项以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类别招商项目347项,这些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项目投资收益好,产业带动能力强。三是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发改、经贸、环保、国土、海洋、林业等省级部门建立了信息报送和协调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直接、全程服务推进模式,推动对接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与此同时,福建省还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赋予福建的先行先试政策,不断细化出台和推动落实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举措,目前已编制完成《福建省促进民营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汇编》,涉及内容38项,主要包括: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重点实施产业调整振兴重点项目技术设备投资补助。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重点建立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对为中小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5‰比例补偿;为台资和战略性新兴企业担保的按加倍补偿。在税收优惠方面,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减征企业所得税;落实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税和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等政策;全面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允许一般纳税人企业抵扣其购进或自制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在土地保障方面,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方面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对符合省级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集约用地等条件的入园工业项目,允许按不低于所在土地等级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在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以及取消、停征、减征1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免工业投资的收费项目。

民企投资成海西新热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到海西这块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15558家,占全省企业数的78.4%;实现工业增加值360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58.4%。二是民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众多民营企业发挥经营灵活的优势,通过并购国际品牌、寻求国际资本合作、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络或投资办厂等方式,扩大了国际市场占有率。三是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城镇民间投资由2005年的777.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97.7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7.3%。民间投资已成为城镇投资的主力军。四是产业集聚特征明显。民营经济已成为福建产业集聚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全省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60个,其中38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257亿元,占全省的47.1%,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民营科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五是民营科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全省经过认定的软件企业95%以上为民营企业。从今年初开始,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部署,福建省经贸委牵头,全力抓好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工作。

经过缜密筹备,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今天在福州拉开大幕。围绕突出起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工业做大做强的项目而确定的民企产业项目洽谈对接重点,福建各地已初步确定了一批含金量高、带动效应好的民企投资项目投资落户。针对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福建着重突出产业链延伸项目的招商,通过完善产业集群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同时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工业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领域民企的招商,促进产业层次提升和服务业制造业融合。如总投资79.5亿元建成与年产20万辆商用车相配套的永安汽车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铜精深加工和铜物流项目、铜包铝线材项目,将有效延伸龙岩市铜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依托宝钢德盛的不锈钢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等。

这次洽谈会不仅面向优质大项目、大企业,而且十分注重民企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增值环节,在力求项目又多、又大、又好的同时,也注重科技型、创业型、成长型小企业的招商。各地市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发挥优势,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的原则,成功对接了一批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弥补或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项目。

当前,福建全省上下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发展观念在转变、发展重心在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形象也在转变,形成了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福建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迎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