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交流 促进旱区农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 山 仑
9月21日,中国回族礼仪之星大赛。 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摄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人类面临的第一个生态问题就是水分不足。中国的西北地区和阿拉伯国家的许多地区均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加强旱区农业方面的合作交流很有意义,十分必要。

中国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灌溉比例低,主要依赖降水从事旱作农业(如黄土丘陵区)。为加快发展,今后应探索并采用农业抗旱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在这方面当前有两个热点:一是运用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旱节水新类型;二是运用信息技术与新的工程技术实施少量水精确灌溉,以发展半干旱地区农业。两者比较,后者更为现实可行。

另外,在当前科技水平下,遭受严重干旱年份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世界各国还都难以避免,因此应当树立“以丰补歉、区域调节”的抗旱策略,发展适应性农业。对产量的要求不宜以单一年度为标准,而应着眼于一个周期年内的平衡,比如以5年为一周期,统筹考虑,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年度的损失,保持周期内总产量稳步提升。 ——在9月22日中阿科技合作论坛上的发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