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中小成本电影
佘 颖 徐 达

即将到来的“国庆档期”将有近20部影片扎堆上映,《辛亥革命》、《画壁》、《白蛇传说》等影片早已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转山》、《夏日乐悠悠》等小片几乎无人知晓。这正反映了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大片”通吃,“小片”沉默。

但是,我国一年生产500余部影片,其中90%都是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成本影片。如果把大片比作中国电影的脸面,大量的中小成本电影则是中国电影的身躯。身体不强健,终将阻碍中国电影长久健康发展。

近日,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策略与市场推广”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各抒己见,为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谋献策。

首先必须承认,部分中小成本影片的确粗制滥造,在市场营销推广上也很生涩。这是中小成本影片亟待解决的问题。

跟投资动辄过亿、明星走马灯似的出现的“大片”相比,中小成本影片不可能去拼明星、拼特效,它追求的应该是“新奇巧精轻”,“新”指题材必须有新意,不落俗套;“奇”指故事情节有奇特之处,出乎意料;“巧”指叙事风格巧妙,让人眼前一亮;“精”指制作精心,经得起推敲;“轻”指影片风格轻快,不牵强、不夸大。

至于在市场营销上,严格说起来,中小成本电影在主流院线不可能有太大作为,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因为任何一家院线都是以追求商业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它选择更有票房保障的商业大片无可厚非。从全球来看都是如此。中小成本影片必须寻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有一个新现象值得关注。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媒体平台,比如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这些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对于内容购买的意愿逐渐增强。前些年一部影片的网络版权仅数千元,这两年已经涨至数十万元。对于大部分投资在200万元至300万元的中小成本影片而言,这个数目还是有吸引力的。这就使得中小成本影片有望在院线以外的其他市场实现商业回报。

这可能也是当下中小成本影片的现实出路,一部分走定制影片的路径,在开拍之前就找到回收渠道;一部分有实力的影片可以选择进入商业院线,但必须有精准的定位和专业的营销;更多的不妨通过网络平台,通过家庭录像,或者通过其他商品开发来实现回报。

中小成本影片有其独特的优势。它的选材空间开阔,操作机制灵活,创作手法多样,周期短,投资低,风险小,有利于中国电影的人才储备,有利于电影创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于一个健康成熟的电影产业而言,中小成本影片应该是产业布局的基础部分。希望制片方能够调整心态,适应现实,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中小成本影片更多的关注,让我国的电影产业身强体健,既好看,又健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