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摄影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
农居新格局 农民得实惠
图/本报记者 李树贵 文/本报记者 冉瑞成
重庆市綦江县永城镇农民新村中华村,入住后的村民们喜欢聚在新居前“摆龙门阵”,细说居住条件有哪些改善,设想今后的增收目标……重庆市在推进农民新村建设过程中,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更给农民带来了富民增收的新希望。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雅江镇,白墙灰瓦的新农舍整齐有序。重庆市在建房风格、立面、部件、材料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全套科学美观的设计。
姚桂花(80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雅江镇雅江村):“住新房子,我特别高兴!”
徐丙元(黔江区濯水镇):“新村设立了公交汽车站台,出门很方便。”
张志群(黔江区阿蓬江镇高碛4组):“我用农房抵押贷款,搞肉兔养殖,收入增加了。”
罗帮春(綦江县永城镇中华村):“新村配备了健身器材,我们天天来锻炼身体。”
左图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雅江镇雅江幼儿园。农村幼儿实现了就近入托,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成长环境。
右图 黔江区濯水镇濯水居委康居农房。这里的农房改造别具匠心,展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土家山乡新风貌。
左图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雅江镇,工人正在制作农户厕所用的水泥板。目前,该县农民新村许多农户已用上了冲刷式厕所。
右图 黔江区濯水镇居委8组居民冉秀姣在新装修的厨房里,学习使用沼气炉灶。这里“屋顶没有炊烟,户间道路硬化”,整齐清洁。
黔江区阿蓬江镇大坪村,村民在医务室看病。该区通过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使农民的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看小病不出村。
黔江区濯水镇居委8组,村民们自发组织新村宣传队,在乡村之间开展红歌比赛等文艺活动,展示新农村的新风貌。

3年前,重庆市委全委会提出: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每年改造农村危旧房10万户,建设巴渝新居5万户。

根据2008年统计,全市共有农村危房54.32万户。经过3年的努力,“十一五”期间已改造农村危房16万余户,新建巴渝新居10万余户,建成农民新村1728个。

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这些钱从哪儿来?重庆采取财政出一部分资金,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一改革举措,通过“地票”交易收益等办法解决了资金缺口。

通过建新房、改危房,有效延长了农房使用年限,促进了农房大幅增值,增加了贫困农民收入,无形当中缩小了贫富差距。许多贫困农民在解决住房后顾之忧后,集中财力发展产业,外出或就近打工,更快地富裕起来。

广大农民群众不仅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而且在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长足发展。如今的农民新村,白墙灰瓦的房舍整齐有序,宽敞的庭院干净整洁;文化广场上健身设施齐全;水泥路上好串门,下雨走路不湿鞋;煮饭炒菜不用柴,沼气一开火就来;吃水不用两肩抬,龙头一拧水就来;购物不用到处跑,在家通过电话、网上轻松购物,享受送货上门;孩子在家门口就可入托上学。

“十二五”时期,重庆将加大建设力度。到2012年,完成现有8.7万户D级农村危房改造,同时改造C级农村危房11.78万户;到2014年,消除全市所有农村危房,即剩余40%的C级农村危房18.14万户全部改造完。同时,每年继续建设巴渝新居5万户、建成农民新村500个,并完善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