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经济数据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解读
着力化解工业运行不利因素
——访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
本报记者 黄 鑫

前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但从分行业来看,装备工业生产增势有所走弱,电子制造业增势也是刚刚止跌回稳,而在出口方面,装备、消费品、电子等行业更是增势趋缓。

下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如何?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和不同地区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如何?如何化解这些不利因素?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

记者:下半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如何?

黄利斌:一方面,工业经济运行外部环境总体趋紧。首先,影响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可能通过金融、贸易、投资等渠道传导到我国。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虽保持复苏,但势头减弱,再加上局部地区政局动荡、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和日本高债务等诸多因素叠加,不稳定不确定性风险上升。此外,消费、出口和投资三大拉动因素总体呈趋缓走势,能源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大幅攀升,银根收紧,小微型企业反映融资难问题突出,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加剧。

另一方面,在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协调性仍在进一步增强。投资依旧是拉动工业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下半年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社会保障以及消费环境继续改善,都将对消费起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记者: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和不同地区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如何?

黄利斌:从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看,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攀升,利润增加,同时也影响了下游的效益状况。比如,今年前7月,石油加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几乎为零,利润同比下降94.8%,而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营收入利润率高达36.04%,利润同比增长37.2%。钢铁、煤炭等行业也是如此。

从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看,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但困难企业更加困难,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从前7月的情况来看,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较大。在今年外部运行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量大面广的规模以下小微型企业,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消化成本空间有限,面临的困难更大。

从不同地区看,中西部增长态势明显快于东部。东部地区生产出现增势趋缓、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盈利水平下滑,需引起高度关注。

记者:下半年要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如何化解这些不利因素?

黄利斌:针对这些不利因素,下一步应着眼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努力完成全年工业经济运行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要维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要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工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还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支撑力。特别是要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继续落实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形成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