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铜仁:净山碧水引凤来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吴秉泽
贵州黔西南间歇泉。

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在湘黔交界的苗王城,记者看到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或陶醉于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色,或漫步在古朴深重的城墙之间,纵情畅游,乐此不疲。

这个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的历史古迹,因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再度焕发出兴盛的容貌。今年1至8月,该景区接待游客19.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2万元。

负责经营苗王城旅游的贵州省苗王城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之所以选中苗王城,是因为这里交通区位良好,地处梵净山与凤凰古城这条旅游精品线路之间,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贵州省铜仁地区,因为外来资本的投入,不仅让历史古迹、自然风光等优势旅游资源得到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增强,旅游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去年,铜仁地区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27.1%,是2005年的9.9倍和19.8倍;旅游综合水平由2006年的贵州省挂末上升至第四位。

铜仁地区是贵州省东部的重要特色旅游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风光旖旎,高密度地聚集了80多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拥有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文化也十分发达,区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28项,还拥有1个国家艺术之乡和10个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如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铜仁地区大力建设梵净山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着力破解制约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8月,该区新建和拟建的文化旅游招商项目共计39个,总投资金额约199.01亿元。

为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铜仁地区旅游系统成立了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旅游的招商引资格局。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招商工作有的放矢,铜仁地区按照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高起点编制了《铜仁地区乡村旅游规划》、《思南石林景区规划》、《印江张家坝、团龙、护国寺修建性详规》、《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发展战略规划》和《铜仁地区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等各项发展规划,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对辖区内的旅游项目进行详细梳理,科学编制了包括5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在内的《铜仁地区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

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模式,铜仁地区强化主动招商意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加强宣传引资;主动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旅游企业的对接,进一步提高了招商引资成功率。为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铜仁地区还创新合作方式,采取经营权、股权转让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向投资商转让资产权益,增强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

外来资本的广泛参与,大大改善了铜仁地区旅游接待条件。截至目前,该地区共引进星级宾馆酒店项目18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三星级以上宾馆床位3000个,全区星级宾馆床位数达到5500个。

2009年4月投入运营的梵净山索道,使梵净山景区在“湘黔黄金旅游圈”中的地位得以凸现,吸引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全国各地的游客。目前,该景区的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30万人次。

“十二五”时期是铜仁地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时期,该区将进一步加强旅游投融资工作,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衔接沟通,搭建投资融资平台。力争到2015年,全区旅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12%以上,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